六个一以贯之 践行训词精神

许建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关于应急管理的新理念新举措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18119日,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提出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总要求,践行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关键是要学深悟透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系列重要论述,学习领会、牢牢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做到知行合一,切实以六个一以贯之转化为推动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要认真践行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既来源于长期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锤炼,也来源于革命家庭家风家教的熏陶和濡染,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指导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一要牢记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坚决避免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事件造成群死群伤,努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牢记应急管理的初心和使命,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三要在担当使命中彰显为民情怀。应急管理部门要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使命担当中去彰显为民情怀。

二、要牢牢把握总书记一以贯之的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学习总书记训词精神,就要深入领会总书记的底线思维。一要知底线,底线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二要守底线,坚守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切实增强一失万无的危机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坚决做到不碰红线、坚守底线、筑牢防线,确保全区安全生产万无一失。三要求高线。要立足底线、追求高线,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

三、要始终坚持总书记一以贯之的问题导向。广西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已经基本组建完成,但仍需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一要对内促进融合。要着力促进应急管理部门内部职能职责和人员的融合,在机构改革中不能做简单的物理相加,必须尽快发生化学反应。二要对外加强协作。对接同级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协商纪要、框架协议,进一步细化明确有关内容,形成部门联动的良好机制。三要敢于统筹协调。从各个议事协调机构的运行状态来看,应急管理部门的牵头抓总、指导协调作用不断在加强,但距离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还有较大差距。要结合实际开展探索,多作创新性尝试。

四、要切实坚守总书记一以贯之的高质量发展理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特征的重大判断,应急管理工作也要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要求。一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提升本质安全。二要防范化解承接产业转移形成的新风险。三要密切关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出现,原有的一些风险被有效规避和化解,但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安全风险。对这些新生风险要提前研判、主动识别,做到心中有数,织密安全之网。

五、要始终保持总书记一以贯之的斗争精神。应急管理说到底就是风险管理,始终保持斗争精神对我们来讲更加重要、更加迫切。一要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传承。二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钉钉子的精神。三要有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勇气。

六、要紧紧盯住总书记一以贯之的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我们要着眼于创新社会治理,抓好应急管理工作。一要突出基层基础能力。广西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是基本区情,安全生产形势虽保持稳定向好态势,但仍处于脆弱期、爬坡期、过坎期,应急管理部门刚组建,基层基础弱、底子薄。必须从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发展路径,唯有强基层、强基础,方能走得更快、更远、更踏实。二要突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社会治理理念的重要特征。从广西应急管理工作实践来看,5月份至8月份的重大暴雨洪涝灾害过程中,广大的社会力量在抗洪抢险、应急救援、灾民救助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是国家专业性救援力量的有力补充。要树立起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了群众的思想理念,积极搭建平台,做好培育工作,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三要创新应急管理工作方法。时代发展到今天,靠一般化重视、开会、发文、大检查、大整治,解决不了深层次具体问题,因为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都具有特殊性。还有灾害预警监测、应急救援资源和力量调配、危险领域作业,仅仅靠传统的人工方式是不行的,必须走创新发展的道路,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路子。

 (作者系广西应急管理厅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