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届全国高校法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在大连举行

本报讯(记者田永刚) 近日,第二十四届全国高校法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在大连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法学教育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本次会议由全国法学院院长联席会主办。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民航大学、辽宁大学、高雄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深圳大学、湘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100余所高校法学院(系)的专家学者及期刊、出版社、公司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大连海洋大学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院长裴兆斌主持。大连海洋大学校长宋林生教授,中国法学会研究部成果处负责人孙立军,辽宁省法学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毕征,全国高校法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秘书处负责人、青岛大学法学院教授董和平参加开幕式并致辞。

大连海洋大学校长宋林生在欢迎致辞中指出,高校法学教育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输送专业法律人才的重要保障。新时代,法学教育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开发优质课程体系,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是培养、造就法治国家所需法律人才的重要支撑。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成果处负责人孙立军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大会的主题法学教育改革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很有实践价值。中国法学会研究部承担着组织法学研究、组织奖项评选、管理全国性法学社团等工作任务,离不开全国范围内各法学院(系)的参与和支持,希望通过各位院长(系主任)的带头、带动作用,让所在学院的各位老师参与到中国法学会主办的各项学术活动中来。

全国高校法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秘书处负责人、青岛大学法学院教授董和平在致辞中指出,全国高校法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这个专业平台一直以来坚持四个导向:一是坚持政治导向,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政治能力;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要回归常识、回归理念、回归现实问题;三是坚持工作导向,例如,如何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如何应对形式主义泛滥的问题等都要从实际工作出发;四是坚持感情导向,联席会不仅是全国法学教育工作者总结经验、交流经验和分享经验的平台,更应该成为一个温暖的家园。

专题研讨围绕新时代法学教育改革理念探讨,国家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经验交流,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法学教育四个主题进行了充分研讨。专家学者就法学教育改革与跨学科人才培养、新时代法学一级学科的设置、地方高校法学专业的差异化发展、法学教学反思与功能完善、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新国标视角下的本科生学术能力培养、法学专业的实践教育、人工智能时代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路径与对策研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进一步凝聚了学界共识,交流了办好法学教育的经验。

据悉,全国高校法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是我国法学界各法学院系进行法学教育研讨和管理经验交流的重要专业平台,每年举行一次,历经23年,已经凝炼成为法学界公认的历史品牌。本次会议的举办,进一步加强了各高校法学院(系)在法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交流。下一届全国高校法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会议将于2020年由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