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进行四个创新 努力打造齐鲁法治文化品牌

  本报讯(记者孙英哲) 山东省法学会坚持以齐鲁法治文化统领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传承法治文化根脉,创新机制、平台、实践、保障,充分发挥齐鲁法治文化春风化雨、法治化育、规范引领、惠及群众的作用,努力构建良好的法治生态,坚定法治文化自信。

  着力创新齐鲁法治文化建设机制。今年4月,省委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国法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精神,将推进齐鲁法治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来部署。省委深改委审议通过的《山东省法学会改革方案》,科学谋划推进齐鲁法治文化建设目标任务措施。近两年,省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暨“双百”报告会连续两年分别组织学习贯彻新修改的宪法、《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高党领导政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牢牢把握齐鲁法治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今年,省委政法工作会议将齐鲁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全省政法工作“六大工程”进行部署。组建了省法学会主要领导牵头,省有关单位参加的齐鲁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召开了齐鲁法治文化建设论证会、座谈会,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制定推进齐鲁法治文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着力在全省各行业、各领域推进齐鲁法治文化。精心打造100个齐鲁法治文化示范实践基地,推广100个齐鲁法治文化典型案例,选树100名齐鲁法治文化先进人物,涌现出济宁市法治校园、潍坊市禁毒主题公园等做法,以及张保国、王丽、念以新等践行齐鲁法治文化的先进典型。

  着力创新齐鲁法治文化建设平台。突出四个平台建设。首次建设省级政法智库。20184月山东政法智库成立以来,积极服务省委和省委政法委决策,服务法治实践,率先开展全省司法责任制改革第三方评估,组团跟进全国首例微信移群名誉权纠纷案,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重点工作建言献策,省委领导多次批示,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百度词条达393万条。首次将省法学会课题纳入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设立“平安山东法治山东建设专项课题”,聚焦务实管用,采取“指导组+课题组”的形式,实行当年立项、当年结项、当年应用,深入一线调研,取得500多项成果,出版《法治理论与实践研究》等4本文集,多项成果转化为决策,应用于实践。首次设立齐鲁法治文化研究实践平台。在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政法学院和法理学、法史学、立法学研究会设立齐鲁法治文化研究中心,在济宁曲阜市、临沂兰陵县、淄博临淄区、泰安岱岳区等传统文化发源地设立齐鲁法治文化实践基地,在山东大学(威海)召开了齐鲁法治文化重点课题成果交流会,深入进行齐鲁法治文化的挖掘、转化和运用。首次创设齐鲁法治文化学术论坛。今年7月,为省政法各单位领导和干警,举办首场齐鲁法治文化大讲堂。创设泰山法治论坛,加强法学理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企业法治建设、涉外法治等问题研究,努力为深入齐鲁法治文化建设提供法学理论支撑和法治实践支撑。

  着力创新齐鲁法治文化建设实践。开展四进活动。开展齐鲁法治文化进政法机关和单位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践行谦抑、审慎、善意、文明、规范办案理念系列讲座,开展导向性、典型性案件指引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开展齐鲁法治文化进基层活动。成立山东社会治理与法治保障研究中心、网络法学研究会,广泛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着力打造50个基层公益法律服务示范单位、10个公益法律服务品牌,创新建立了一批社区法律服务诊所、法律服务站,建立了法律义工队伍,涌现出了法学会志愿者服务站、护航者行动、居家养老法律服务中心、和为贵调解室、老时工作室、老马服务室等做法,成为老百姓身边的法律顾问。开展齐鲁法治文化进企业活动。成立新旧动能转换法治保障研究基地、工程法学研究会、中医药法学研究会、企业法律诊所,组成15个课题组和百个法律服务队,深入700多家国有、民营和中小企业,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企业破产与重组研究会创新“六位一体机制”(党委领导、政府法院联动、管理人专业救治、企业重振自救、债权人援手救助、市场主体资源整合救助),去年以来帮扶17个困境企业,涉及资产300多亿元,债务清偿600多亿元。开展齐鲁法治文化进改革前沿活动。积极服务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创新法治保障运行机制,在胶州成立法律保障中心,开展涉外培训、交流和法律服务,被司法部授予全国首批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交流合作基地。目前,山东省有各类重点园区182个。积极推动法律服务进园区活动,开展案件会诊、法律体检服务,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依法治企能力。

  着力创新齐鲁法治文化建设保障。突出加强三项建设。着力加强齐鲁法治文化人才建设。率先开展政法机关支持参与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出台17条工作举措,选树100名全省法学法律研究领军人物,设立100个法治人才培养基地和10个政法干部培训基地,将全省50余所法学院校与政法机关紧密联系起来,形成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着力推进法学强省建设。建立环渤海法学教育、全省法学教育研究交流机制,连续举办八届全省高校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三届全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评选、24届全省优秀法学成果评选,选树100名全省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领军人物、十大法治人物,不断优化全省法学法律专家人才库,一大批优秀齐鲁法治文化人才和成果脱颖而出,1名专家被评为长江学者,1名专家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着力加强齐鲁法治文化基础建设。省委政法委将法学会工作纳入政法全局,推进法学会机关与政法委机关一体化建设,为齐鲁法治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成立全省市县法学会、专业研究会、法学院所、理事单位、会员和法律实务单位参加的齐鲁法治文化建设联盟。从制度、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着力为齐鲁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文以载道,文以兴法。山东省法学会将发扬泰山挑山工精神,勇于践行初心使命,深入推进齐鲁法治文化品牌建设,努力为打造平安山东、法治山东建设“金招牌”,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