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个基层所队“案管组”将执法问题消除在萌芽 北京公安局打造智能化案管工作新格局
本报讯(记者汤瑜) 9月17日,记者从北京市公安局获悉,北京警方已设立430个基层所队“案管组”打造智能化案管工作新格局,将可能发生的执法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给民警“找错儿”查缺补漏
“执法办案平台显示,有一件涉案物品自行车需要及时存入涉案财物保管室,并办理入库手续。”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常营派出所案管组组长王辉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执法办案平台案管模块,梳理汇总前24小时警情的接报、录入、处置等情况,全程跟踪监督在办案件质量,规范涉案财物管理、巡控办案场所使用,查看卷宗归档借阅情况,督促民警及时落实整改。
为强化执法源头管理,全面提升基层执法办案质量和监督管理质效,自2017年10月以来,北京市公安局已在430个基层所队设立了“案管组”,对警情、案件、财物、场所、卷宗等执法核心要素进行系统化、集约化、精细化的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地将可能发生的执法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初始环节。
“我们的工作说到底就是对民警执法办案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是派出所执法的‘大管家’。”他说。
王辉,是一位有着10余年警龄的警察,在法制部门工作过,经验丰富。2017年10月,派出所案管组建设启动后,他又成了一名案管民警,具体负责派出所警情管控、案件管理、涉案物品管理、办案场所管理、卷宗管理等工作。
他形象地将警情管控比喻成“入口关”,从警情接报、录入、处置,以及受案、立案,落实现场执法记录制度等环节入手,将群众报警数据、警情处置结果、现场执法记录视频、案件公开情况、群众满意度评价等全要素信息全部归口管理。同时,依托网上案管工作模块,实现案件智能化审核、办案期限预警提示及网上协同监督。
“派出所警情管控、案件管理、涉案物品、办案场所、卷宗管理都是案管组的工作,从早忙到晚,根本停不下来。”王辉说,自己最初的主要任务就是给民警“找错儿”,查缺补漏,监督指导。但没出一年,他所在的常营派出所破案率持续提升,群众对民警执法效率纷纷点赞,这让他颇有成就感。
搭建涉案财物跨部门管理机制
如果想提升基层所队执法办案质量,涉案财物、办案场所的有效管理,也是一门“大学问”。
针对涉案财物,北京市公安局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搭建“实物静止,手续流转”涉案财物跨部门管理机制,案管民警通过系统可实时掌握检法机关拟调取涉案财物情况,系统自动提示存放位置,方便民警准确快捷调取,依托政法办案智能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实现了涉案财物换押式流转,提升工作效率,节省诉讼成本。
此外,为全面提升基层所队执法办案场所智能化管理水平,北京市公安局还将智能手环、远程合成作战、智能管理系统等科技元素引入基层执法办案区,配套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运行,构建专业化智能场所管理体系,确保办案场所的执法活动绝对安全和规范高效。
目前,北京全市16个分局的229个基层所队已分期启动智能办案区建设,将于2019年建设完成。
为有效强化案管组对执法过程监督的精准化,北京市公安局针对全局案管工作建立了“日清、周结、月考”的运行机制。
衔接配套机制运行,案管工作模块能够自动生成前一日、本周和本月三个时间维度的案管工作报告,并以图形化的方式进行展示,直观综合反映基层办案部门的总体执法状况、案管监督管理情况,案管民警在精细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监督重点,对症下药,落实整改。
同时,市局、分局也能够通过系统进行网上监督,实现三级“双闭环”监督数据融合对接,每日通报执法问题、跟进落实整改,切实将执法监督管理的关口延伸至基层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