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司法为民”落在行动上
——福建省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纪实
□本社记者 张晓娜
□通讯员 沈海生
“这么快就办好了,还特地送过来,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2019年8月22日,当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莲司法所所长李乐乐和公证员潘颖把《公证书》交给叶奶奶和唐爷爷时,两位老人连声道谢。二老想办遗嘱公证的心愿酝酿了很长时间,可83岁的唐爷爷行动要靠轮椅,家里住的是楼梯房,因此一直犯愁。前些天,嘉莲司法所和思明公证处举办的“不忘初心送服务,牢记使命解民忧”之“嘉有法宝·送证到嘉”活动来到老人所住的华福社区,79岁的叶奶奶试探着前来咨询。当天,司法所长和公证员就上门了解情况,为他们列出详细的准备资料清单。一周后,老人整理好资料,公证员随即上门办证,隔天便把《公证书》送上门来。
这样的“司法为民”故事在全省各基层司法行政单位每天都演绎着。
大道至简 群众至上
把心思放在“司法为民”的行动中,把脚印留在服务群众的大道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重组后的福建省司法厅紧扣“一个统筹、四大职能”,以法治为引领,以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质量、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大调解格局为抓手,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和新福建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顺昌县在村居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协理员的成功探索;惠安县构建公共法律服务“四通”体系的新鲜做法;厦门自贸片区公共法律服务协同创新基地的设立等等,省司法厅积极鼓励创新创造,尊重基层首创精神。这些呼应时代要求的好经验好做法,得到厅长批示后推而广之,“盆景”变为“绿洲”。
目前,全省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全面落地,依托各级法律援助中心、人民调解中心、司法所、村(居)服务站,建成86个市(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05个乡镇(街道)法律服务站、16762个村(社区)法律服务点,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实体平台和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今年以来,共办理诉讼和非诉讼法律事务16.6万件、公证25.9万件、司法鉴定3.5万件、法律援助2.15万件,受理法律咨询10.67万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8%。
自此,群众曾经的闹心事、揪心事有了“预约服务”“订单服务”“绿色通道”等优质服务的背后,是司法行政人的初心、爱心、暖心和匠心。
大爱无疆 从心入手
深入偏远地区,为基层排忧解难;剖析发展难点,探索制度创新成果;了解基层干警苦与累,谋划减轻基层负担的举措……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省司法厅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找短板、补弱项,在了解民情、掌握实情的基础上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顺昌是省司法厅挂钩扶贫点,7月中旬,闽北普降暴雨,顺昌受灾严重。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邬勇雷赶赴灾区,将厅机关干部募集的5.6万元“爱心款”交到灾区群众手上。在厅长的鼓舞鼓励下,受灾严重的各地司法行政干警在奋起自救的同时,扎实做好受灾群众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法律援助、公证服务,全力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从7月中旬起,厅党委的“无会周”保证了厅领导有充裕的时间走出办公室。短短7天,11个调研组带着全面依法治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监狱教育改造转型升级等12个课题,深入9地市(县、区)及平潭综合实验区,围绕基层反映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坚持边学边研边查边改。
现场就是会场,接访就在一线,问题当场解决。这样的清风正气让基层干部群众真实感受到了省司法厅领导“司法为民”的情怀、直面问题的勇毅、转变作风的态度。通过走下去、沉下去、查下去,累计建立问题清单40多个,提出对策措施43条,帮助协调解决具体问题21个。
剑指的是对群众的诉求不作为、慢作为等官僚主义沉疴积弊,倡导的是“最多跑一趟”“一站式服务”等减证惠民新举措,真正把“司法为民”的大爱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大处着墨 不遗巨细
“推动新福建建设是一篇大文章,省司法厅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坚持从大处着墨、小处着手,以绣花精神促法治规划建设,以钉钉子精神抓项目落实落地。”这是省司法厅党委集体的声音,也是全系统干警默默的行动。
厅机关超过半数以上干部职工参与“志愿服务”,每天都有一批“红衣使者”穿行在左海,捡拾垃圾、打捞水面漂浮杂物,体现省级文明单位的社会责任。
“研究垃圾分类工作”被列进8月9日召开的省司法厅党委会的议题中。邬勇雷厅长的一席话,解开了此前参会人员对党委是不是“管得太细了”的疑惑:“要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处置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己的大事。要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切实增强全员参与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厅长不仅提要求,还提任务:“积极参与全省的节能减排领跑者申报工作。”
6月是承上启下的时段,虽工作繁重,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厅党委还是挤出时间,密集举办多场全省性的学习培训:全省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业务培训班,全省调解暨司法所工作专题培训班,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公务用枪管理员培训班,全省行政复议行政应诉业务培训班……深入推进“一学三比”大练兵大比武活动,认真组织实施政治品格、业务素养、履职能力、纪律作风“四大提升行动”。
而在另一个方面,省司法厅进一步从规范对基层的检查、整顿会风、文风入手,出台了一系列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具体措施。
大音希声 知行合一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2018下半年来,南平市司法局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极对接“省圆梦村干事会”在南平市开展的社会实践,探索出“1335”新型乡村治理模式,概况起来就是:突出党建引领,促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打造和完善综合管理、道德评判、法律服务三个实施平台,落实“五要”(村民要知道、要参与、要作主、要监督、要满意)群众工作机制。在市司法局的指导下,闽北的三个圆梦试点村全部编制完成符合法律法规、得到群众拥护、便于实际操作的“村规民约”。随着“花境产业”项目的落地,三个圆梦试点村即将成为“鲜花盛开的村庄”。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福建省司法厅党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省委要求,坚持以严的标准、实的作风,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聚精会神开展学习研讨,聚焦问题狠抓整改落实,聚集力量服务改革发展,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福建“六区”建设、加快推进《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立法进程、开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工作、深入开展“大排查、早调解、护稳定、迎国庆”专项活动。不断提高改革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福建省司法厅在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中,将改革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