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等八部门发文全面规范教育类App
本报讯(记者任文岱) 日前,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对一些学校出现的应用泛滥、平台垄断、强制使用等现象,以及一些教育App传播有害信息、广告丛生等问题进行全面规制。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介绍,《意见》是国家层面发布的首个全面规范教育App的政策文件,覆盖各学段教育和各类教育App,是促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雷朝滋表示,根据国家“放管服”改革精神,《意见》对教育App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不设置准入许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严守底线的前提下为新业态发展留足空间。同时,根据《意见》要求,对教育App明确准入程序,将建立备案制度,根据“国家统一标准、各省分头实施、企业属地备案”的原则建立备案机制。教育部制定备案办法,明确备案流程和内容,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备案登记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汇总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信息,并向社会提供查询渠道。
在内容规制方面,《意见》提出要加强内容建设,明确呈现内容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并对未成年人保护、提供服务主体等方面进行规范。
《意见》还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育App的选用制度,确定选用的教育App应当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备案,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集体决策选用的教育移动应用,不得要求学生使用。同时,对要求统一使用的教育App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不得植入商业广告和游戏。推荐使用的教育App也不得与教学管理行为绑定,不得与学分、成绩和评优挂钩。
据了解,下一步,教育部将制定并出台《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备案管理办法》,落实教育App的备案制度。同时,将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部门协同机制,开展教育App的专项清理。
记者获悉,全国“扫黄打非”办下一步也将把查处教育App纳入低俗信息专项整治行动,作为“净网”专项行动工作重点进行部署。公安部也根据意见,提出就教育App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和等级测评、持续加大对违法违规采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整治力度等系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