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石泉书记民情“三本账”创新县域治理新路径

本报讯(记者冯雷 单永昌 □朱金文) 近年来,陕南安康市石泉县针对民情民意收集掌握不及时、群众利益诉求处理不彻底、群众投诉举报难以有效解决、群众的发展积极性难以调动等现象,通过深入调研于2016年在全县创新建立了“群众意见建议、群众利益诉求、群众投诉举报”县镇村(社区)三级党委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创新县域治理新路径,县域管理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石泉县“书记民情三本账”,是指由县委书记带头,县、镇(部门)党委(组)书记及村(社区)支部书记各自亲自收集和处理民情的《意见建议》《利益诉求》和《投诉举报》三个账本及建账、管账系列制度。旨在充分发挥各级书记的统筹协调和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以民意和问题为导向的执政思维和工作方法,促进党群干群良性互动,做到“群众说事、书记接事、组织办事、安宁无事”,营造勤政务实、担当为民、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和团结民主、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拓展渠道收集“三本账”。察民之疾苦方能得治政安民之道,推行民情“三本账”就是以民意当镜子,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该县建立了10类民情民意收集主渠道,为全县每个村(社区)选聘一名民情联络员收集上报的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影响重大或有较大参考价值的民情民意;开通民情“110”收集群众反映的重要民情;县镇村书记公布手机号码和工作调研中直接收集;县群众工作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直接收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县政府信息中心收集网络舆情信息;县民调中心开展民意调查收集到无权处置的民情民意;县纪委依托民情信访直通车收集重要的民情民意;县信访接待中心通过信访渠道收集涉及干部问题线索和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健全制度规范“三本账”。该县制定了《关于推行县镇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的暂行办法》,建立了“分类建账→书记阅批→受理告知→快速交办→严格督查→结果反馈→书记把关→回复征询→销号归档”为主要环节的规范性办理流程;规定了办理时限,严格执行“1个工作日内交办、7个工作日内办结”的高效运行模式,确需延期办理的,书面说明情况或理由,明确办理计划和承诺办结时限,不符合政策法规和工作实际的,耐心细致做好释疑解惑;实行定期通报、定期回访制度,对回访中群众不满意的事项,移交县委督查室专项督办,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落实。

夯实责任统筹“三本账”。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联系办”专职机构,统筹做好县委书记民情“三本账”的建账和管理工作;各镇党委在综治办设立镇党委书记民情“三本账”日常管理机构;村(社区)在支部常态化设立书记民情“三本账”登记受理平台,办理辖区群众意见建议、投诉举报及利益诉求。构建了“党委统揽、上下衔接、权责明晰、运行高效”的群众工作格局。建立“县联系办、县委常委、县委书记”三线督办机制,重大问题由县委常委对各自联系分管的镇(部门)进行实时督办,对办理不力的单位负责人由县委书记亲自约谈,造成后果的移交县纪委监委从严问责。

书记带头亲为“三本账”。该县紧抓各级党组织带头人这个“关键少数”,构筑了“三级书记主抓主推、县镇村一体、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宣传单、公示栏等方式,将县镇村(社区)各级书记的手机号码公布到村、到社区、到广大群众家中,群众可直接通过电话、短信向书记反映问题、沟通情况。全面落实“四个亲自”责任机制,即书记亲自收集民意、亲自签批交办、亲自把关结果、亲自督促回复。三年来,仅县镇两级书记受理各类民情3715件,办结率达98.45%,回访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8.51%

以民为本办实“三本账”。该县坚持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县镇村书记民情“三本账”办理质量的重要标准,县联系办通过当面走访、书面函询、电话回访等方式,对民情“三本账”办理情况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抽查回访,群众不满意的事项,移交县委督查室专项督办,使基本满意的力促达到满意,不满意的督促整改直至满意。

强化问题和民意导向改进治理。该县在办理县镇书记民情“三本账”过程中,进一步打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及时遏制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反弹和发生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同时,转变“信访”思维为“治理”思维,注重从个性矛盾发现共性问题,注重从问题表象反思问题根源。架起干群密切相连的桥梁,努力把社情民意“最初一公里”贯通,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自觉把民意导向贯穿民主科学决策的全过程,开辟以民为本、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谋民之所谋的社会治理新路径,为追赶超越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该县通过建立县镇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促进了科学民主决策、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进了全面从严治党、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了追赶超越发展。201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6亿元,增长11.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5190元、9693元,分别增长8.8%9.6%,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排名第19位,经济社会发展连续多年处于全市第一方阵,在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中获得“六连优”,从群众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20余项创新成果得到中省市肯定推广,并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全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全省生态建设强县等中省表彰和荣誉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