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警方营造全民禁毒氛围
本报讯(记者汤瑜) 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围绕首都毒情形势变化和市民关切反映,坚持“预防为先、文化禁毒、全民参与”的思路,通过抓好“校园毒品预防教育、禁毒文化产品宣传、涉毒举报奖励发放”三项措施,防范和控制了本市毒情形势蔓延。目前,在校中小学生的禁毒教育实现全覆盖,禁毒特色文化剧目的公演反响热烈,群众参与禁毒斗争的积极性显著增强。
中小学生禁毒教育全覆盖
抓好校园毒品预防教育,帮助在校中小学生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近年来,首都公安机关联合市禁毒办、市教委、团市委等部门,重点针对青少年群体进行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在线下教育方面,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建立常态化禁毒教育机制,确保毒品预防教育在教学计划、大纲、课时、师资、教材“五落实”。同时,各分局禁毒部门和派出所民警主动兼任属地学校的禁毒教员一职,涌现出了门头沟“禁毒讲述人”徐志刚、东城“禁毒先锋”张嘉等优秀代表,他们通过一堂堂生动的教学课,为在校中小学生普及禁毒知识、筑牢禁毒意识。
在线上教育方面,积极推广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应用,对140余万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禁毒学习和知识竞赛,在近三年国家禁毒办组织的青少年毒品知识竞赛中均取得优秀成绩。同时,市公安局还制作了禁毒动漫《你可能不知道》《4分钟看懂毒品》等,被国家网信办评为“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作品,在青少年群体中受到热烈欢迎。
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一学生家长表示,孩子从踏入校园起,在上思政课、文化课、体育课的同时,还能接受禁毒教育,明白毒品的危害,学会远离毒品,为这个做法点赞。
将“文化禁毒”与创意产业结合
抓好禁毒文化产品宣传,擦亮市民识毒拒毒防毒的“眼睛”。
北京警方肩负遏制毒品蔓延的重任,在不断对毒品犯罪活动发起凌厉攻势的同时,还联合中央戏剧学院,将“文化禁毒”理念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通过将首都禁毒民警的办案经历、毒品认知、生活状态,与中戏创作团队进行剧本碰撞构思,并结合每年的现实情况和毒情形势,连续推出了6部禁毒主题剧目。从2014年的禁毒戏剧《黑夜及点灯人》,到2015年的禁毒人偶剧《出窍》,到2016年的禁毒音乐剧《临界》,到2017年的禁毒戏剧《鸟》,到2018年的禁毒话剧《蒲公英》,再到今年的禁毒话剧《暗夜逐光》,这些作品有的反映戒毒人员成功克服毒瘾的故事,有的反映青少年面临毒品诱惑的故事,有的是反映缉毒民警艰苦办案的故事,有的是反映禁毒英雄林则徐的故事,多年来在社会持续开展公演,并制作成影视光盘向在校学生和社会组织发放,覆盖群众超过千万人次,营造了“健康人生、绿色无毒”氛围。
中央戏剧学院学生处负责人贾珊珊表示,作为首都高校禁毒联盟的一员,这些年,学生们通过排练话剧、戏剧、音乐剧等,一方面提升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掌握了禁毒相关知识,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奖励群众提供涉毒线索
抓好涉毒举报奖励发放,搭建首都群众参与禁毒斗争的“指示灯”。
今年1月,北京市公安局向全社会发布了《北京市公安局关于毒品违法犯罪举报奖励的通告》。6月21日,北京市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禁毒部门共接群众线索举报1200余条、同比增长30.2%,据此破获涉毒违法犯罪案件823起、同比增长28.6%,抓获涉毒违法犯罪人员912名、同比增长29.4%,缴获各类毒品共计19.13公斤、同比增长32.4%。同时,发布会上市公安局还向有突出贡献的三位举报群众代表发放了举报奖金。近两个月,首都群众通过电话举报、“北京禁毒”微信公众账号留言等多种形式,检举揭发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向毒品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