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家庭信用“金钥匙”打开基层社会治理美丽画卷
郡县治,安天下。县级党委政府作为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肩负人民群众尤其广大农民的利益福祉。河南省虞城县是花木兰、伊尹文化的故乡,该县县委以综合治理为统揽,以金融授信为突破口,创造性地激发群众、干部、金融企业、政府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内核动力,探索共建共治共享、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努力构建和谐、重干、文明的新时代农村风貌,效果显著,百姓称赞,社会满意。虞城县委多年苦干、实干的担当精神、匠心精神、创新精神与木兰文化、伊尹文化相映成辉,为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伟大主题做出了具有深远意义样板式的诠释。
群众指尖上的15亿元
53岁的李苟庄农民张厚成忙了一天,躺进被窝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机。他并不是刷抖音发朋友圈,而是还贷款。张厚成对手机操作并不熟练,唯一会操作的就是这款“河南农信”金融软件。这款软件里有他获得授信的8万元贷款,张厚成用这笔贷款扩建了他的养鸭大棚,订单供应给安徽一家鸭肉加工企业。“当天晚上还了款,不计利息。”张厚成笑着说,“利息是按天算的,当天(24小时)还了就不算利息了,而且还多少(本金)减多少,真方便。”
张厚成是2019年5月份刚刚申请并通过的综治信用家庭授信,养鸭项目是李苟庄村的对口扶贫项目,合作企业给予技术指导,看到项目确实有收益,张厚成便打算自己干,但唯一担心的就是启动资金。“县里搞的这个贷款帮了大忙,不用抵押不用担保,凭的是家庭信用。”张厚成感激地说,“年前村里开会(动员会)的时候,还觉着哪有恁好的事儿,怕弄不成事儿。”
徐侠影是中国农业大学硕士,2014年毕业后返乡创业。老家邵古同村有包粽子的祖传手艺,徐侠影决定将此发扬光大,并申请了以村名命名的“邵古同”商标,但在初具规模的时候,碰到了资金缺口。评上综治信用家庭后,县乡村根据她的实际情况授予了25万元的信用额度,“用信用贷款把冷库建起来了,可以说是久旱逢甘霖。”徐侠影感慨地表示,“之前,借钱是最头疼的事儿,朋友亲戚都借遍了,钱很难借到。”
在她眼里,综治信用家庭体系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如此。徐侠影说:“评选(综治信用家庭)其中有一条是户容整洁,原来村里脏乱差,我们是食品加工企业,都不敢让客户来。现在邀请客户就很有底气,真是碧水蓝天。”
……
64岁的韦店集村农民王运军,老伴有心脏病、高血压、肝病等多种疾病,属于贫困户。在评上综治信用家庭,获授信贷款10万元后,其依托该乡特色产业,组装钢卷尺,年收入超10万元,同时还聘用了5个贫困户农民,帮助同村多人脱贫。
任楼村的贫困户任胜利,评定为综治信用家庭后,获授信贷款9万元,再加上任楼村两委支持的6万元,凭此办起了木材加工厂。之后不仅自身收获了一年不低于10万元的纯收入,更带动了8户农民脱贫致富。
任楼村的返乡创业民工刘海峰,获授信贷款18万元,解决了玩具厂的资金问题,自己致富之外,更帮助了本村30多人就业,每人月工资3000元左右,其中不乏贫困户。
稍岗镇的韦店集村,有14户贫困户,原本手上一无所有,因为综治信用评级,才得以用上贷款,建立起了14座大棚,成为脱贫的基础。现在,14户脱贫后,不断扩大规模,承建、承包了更多的蔬菜大棚,走上了致富的良性发展轨道。
此类因获得家庭信用贷款脱贫、致富的例子在虞城举不胜举。
虞城县农村信用联社是目前唯一参与综治信用授信的金融企业,据该社主任靳光先介绍:“只要被评为综治信用家庭,就会有相应额度的贷款授信,直接秒到款,打开手机点一下就能用,支付和还款操作都很便捷,用多少还多少,不用的不计算利息,全部还完立刻恢复额度,可以反复使用。就是让群众使用便捷。”
“从去年(2018)4月至今(2019年6月),我们已经累计向虞城农村发放无抵押无担保贷款超15亿元,没有一笔到期不还的贷款。”靳光先颇为自豪地说。
信用贷款首先是信用
截至2019年6月,虞城全县授信达12000户,用信8000户,用信率58%,14000多笔用信业务,累计用信超15亿元。
靳光先表示:“综治信用家庭建设受益是多方的,尤其作为金融企业,原来我们苦于贷款渠道的拓展,不是贷不出去而是不敢贷,风险太大,但为了防控风险,门槛高了,主体又跨不进来。一开始我们(对综治信用家庭贷款)也是心存疑虑的,但随着工作的展开,我们发现,县委政法委打的基础太牢固了,看似虚无的个人信誉、家庭信用成为最具含金量、无可比拟的‘抵押担保’,综治信用贷款成为非常优质的金融业务。”
在辗转各乡镇采访的路上,虞城县委政法委副主任王博接了几个电话,都是虞城县各个银行打来的。据王博透露,当天又有3家金融企业递交了材料,想从综治信用贷款业务上“分杯羹”,“有国有的(银行),也有商业的。”
“金融授信只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不是全部。我们最初的愿望就是让群众受益,实实在在地受益。如果多个金融企业的参与能够把群众的受益最大化,我们当然是欢迎的,但要先把多个企业参与的机制建好,事关群众的利益,县委包括我们政法委是慎重的。”虞城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杨俊领对多家银行主动示好表达了积极的态度。
审慎、细致的基础工作贯穿在整个综治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始终。
虞城县委政法委先后下发文件细化、部署综治信用家庭建设评定工作。文件特别强调,各乡镇成立以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镇长任第一副组长、乡镇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综治信用家庭评定工作领导组;成立综治信用家庭评审工作小组,由乡镇综治办专职副主任任组长,乡镇信用社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派出所、司法所、民政所、信访办、卫生院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村一级成立7-11人的综治信用家庭评定工作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成员由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乡贤以及治保会、公道会、红白理事会有关人员组成。村级评定小组成员既是最了解情况的人,也是群众心目中绝对认可的公正代表。
各村有此依托,一些创新的举措则成为有益的补充。中街村支部书记刘敬田就曾组织村级评定小组成员敲锣打鼓地冒着大雪为一名孝顺儿媳送去锦旗和奖品。“我就是让大伙都知道,做好人干好事是受人尊重的。”
大侯乡在综治信用家庭评选上走在虞城县的前列。乡党委书记陈华杰告诉记者,在全面开展综治信用体系前,全乡36个村中有11个村党的基层建设近乎瘫痪,村支部遗留的班子问题、债务问题很多。特别是综治问题突出,上访告状的多,仅到市级以上政府上访告状的就达38起。同时,该乡的治安状况也不容乐观,邻里矛盾、打架斗殴、赌博等问题严峻,治安案件迭出,乡风民风状况堪忧。通过全乡镇全面开展综治信用家庭评选,现在邻里和睦团结了,打架斗殴的少了,赌博的也改了,违法犯罪更是大幅下降。
大侯乡任楼村党支部书记任振华印证了陈华杰的说法:“以前我们村是有名的赌博村、打架村。现在,已经评选上的家庭带动更多的家庭积极参与,村里喝酒的少了,打牌的少了,吵架打架的少了,我们村干部的工作更好干了。特别感谢县委政法委这么好的政策。”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遍地开花
虞城县委政法委下发的《全县综治信用家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提及,要想获得综治信用家庭称号,需符合十项前提标准,即爱党爱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孝善敬老、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团结和睦、户容整洁、科普教育、增收致富。《方案》对每一项标准都进行了细化说明,不仅通俗易懂,可操作性也很强,比如孝善敬老中就要求:经常与老人沟通交流,生病及时送诊就医,每逢佳节看望老人,给老人买礼物,经常给老人零花钱。
除标准动作外,《方案》还规定了很多可以额外加分的说明,如:家庭中有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村公道会、红白理事会、治保会成员,义工队员的;家庭成员中积极参加村公益活动的;获得“乡贤、孝子、好婆婆、好媳妇、平安和睦家庭”等荣誉称号的;在婚姻嫁女中拒绝高价彩礼、推行“零”彩礼的;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意识,庭院及周边干净整洁的。足足十大项之多的额外加分说明,无一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然对一些不好行为也列入了一票否决项,如:不孝敬老人,好吃懒惰,家庭不和睦,邻里不团结的;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有黄、赌、毒、黑、恶行为之一者;所经营企业为污染企业或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害群众利益的;因主观原因形成不良信用记录的,长期拖欠他人债务不还,信誉较差的。
“人人向好,社会环境就好了,环境反过来就会影响在这里生活的人,这是良性循环。”虞城县委政法委书记王光华表示。
王光华是虞城综合信用体系建设的构思者、谋划者,也是总设计师。他不仅主管着全县的政法工作,还肩负着督导全县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城建管理工作。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在农村是一个难关,群众内生动力不强,参与度不高。如何让群众积极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不再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实现农村的社会治理自治与共治相统一,法治与德治相补充,促进乡村和谐、振兴,让各项工作不再孤立起来,成为王光华长期考虑的一个问题。
对于初期的设想,他回忆说:“根据长期以来我在脱贫攻坚方面所了解到的群众的所需所想,一直不断思考能否把群众的需求和综治信用结合起来?而综治信用又应包括哪些?思考之余,我觉得就是把真善美等社会好的风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涵盖的内涵、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都作为信用家庭的评定标准,让信用积分和贷款挂钩,而有了资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子就加快了。”
王光华认为,综治信用体系就是将综治力量、机制、内容等融入信用评价的过程,通过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制度、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充分发挥金融企业作用,促进社会发展,保障社会大局稳定。
面对现阶段取得的初步成效,王光华表示:“通过近年来的努力,虞城整个社会风气得到了根本性变化,群众的获得感明显提升。社会管理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金融授信这个杠杆,让群众去追求真善美,形成了大家日行一善,多行善事的良好风气,我们决心一定要把这项工作不断探索、完善,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虞城大地遍地开花。”
截至发稿前,虞城县委召开了县乡村三级干部会议,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站在全县大局的高度全面深化推进综治信用家庭建设工作,全力以赴做到全覆盖,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让每一位向往美好生活的群众受益。
虞城县委书记朱东亚强调:“综治信用家庭建设工作是社会治理方面的一大突破,是运用党建的力量、创新的办法、改革的手段进行的新的探索,走的是法治化的渠道,彰显的是实干的精神,践行了群众路线,在乡村振兴、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