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平安浙江15周年 余杭论坛在杭州召开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苏以云) 7月17日,浙江省法学会联合法制日报社在杭州余杭召开建设平安浙江15周年余杭论坛,剖析平安浙江经验,共商社会治理创新。
剖析平安浙江经验
平安浙江建设15年来,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抓落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取得了丰硕充盈的实践成果、有效管用的制度成果和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创造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持续安全稳定“两大奇迹”。
在这次论坛上,全国20余位专家学者、11个省(直辖市)政法系统相关人员等共300余人集聚一堂,共商平安建设,共谋治理创新。
浙江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卫中强在论坛上指出,15年实践证明,平安浙江建设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是浙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浙江长治久安的根本之道。新的起点,浙江将全力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努力为平安中国建设贡献更多的浙江经验。
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张振丰认为,15年来,余杭为平安浙江建设积累了余杭经验和素材:用“大平安”的理念引领,夯实基层基础,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负重前行;用“大体系”构建来布局,搭好四梁八柱,在实现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全域推进;用“大数据”应用驱动,建好城市大脑,在智能化、精细化进程中积极探索。
法制日报社总编辑张亚强调,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重点、难点都在基层。回顾平安浙江建设15年的辉煌成就,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创建平安的新做法、新经验,尽快形成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新体系,探讨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平安浙江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为平安中国战略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成功范本。
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浙江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柳裕认为,15年来,平安浙江的建设过程就是不断培育社会组织、不断提高公众参与度的过程。平安浙江建设的推进,应沿着社会化、良法善治、智能化治理、整合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乡镇基层力量等轨迹行进。这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化、法治化、职能化、专业化是对应的,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指出,15年平安浙江建设,有六大中国特色:一是善于处理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二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恨最怨最烦的问题;三是充分发挥好人民群众的自治精神,坚持走群众路线;四是始终关怀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五是善于建立健全平安浙江建设组织领导、责任落实机制,全面促进平安浙江建设的制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六是始终坚持依法治省,同时注重顶层设计、中间设计和基层设计。同时平安浙江建设也具有包容、问责、有效三个世界特色。
提出社会治理创新思路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平安浙江建设15周年的成就与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和社会治理智慧化实践新课题等,共同探讨平安浙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傅昌波提出,善治应是追求的方向,就是党委领导、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唱戏,进入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共同治理模式。
最高法院司改办副主任汪世荣认为,法治文化建设是整个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枫桥经验”的治理模式可归结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文化品位优先提高三个方面。法治文化的基础是多元共治、是市场经济,法治文化的重心是保护公众的权利,社会建设中文化应当先行,法治建设中法治文化要优先发展,发挥法治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指出,当下社会治理中需要法治思维。在一个民主、法治、自由的理性国家里,权力跟正义相结合,成为实现正义的手段,这就是一种法治思维。在这样的思维指导下,自然可以以较小的代价达到治理的目的,最终以良好的司法,好的公信力,为社会治理提供好的机制保障。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谢国明认为,应用前沿科技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将前沿技术应用于社会治理,需要有理论和制度体系的支撑。
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祖年表示,以高水平的立法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要加紧、加快重点领域的立法,尤其是社会治理方面重点、难点问题。社会治理现代化最新方式就是智能化,但这方面的立法相对滞后。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规范社会组织运行,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推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让群众真正有参与权和表决权。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分析认为,浙江在社会稳定方面已进行了诸多探索,通过“枫桥经验”、农村自治体设置下沉、多种形式联系群众等。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景跃进认为,在浙江的基层治理中,“最多跑一次”改革背后支撑的就是互联网和大数据,要加强社会治理共同体意识,预见到技术双刃剑问题,思考在无有效规范的公权力之下全民隐私保护的平衡问题。
浙江省法学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陆剑锋在论坛总结时指出,平安浙江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民心工程,也是浙江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载体。这次论坛不仅为平安中国建设提供了浙江素材、浙江实践和浙江经验,而且是对“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生动诠释。这次论坛研讨为科学认识平安浙江建设历史,找准新形势下平安浙江建设的新方位,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广大法学法律界要继续把法治研究的文章书写在浙江大地上,把法学学术研究融入基层治理大局中,以优质的平安法治产品和高效便民的社会服务,助力浙江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