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松:鸡鸣岛上一“青松”
李雪松是山东省荣成市公安局港西边防派出所的副教导员,参加公安工作11年来,他像一棵青松,始终扎根公安基层一线,将日常警务工作与服务新农村建设相融合,用创新思维为民解忧,赢得了辖区群众的赞誉。
扎根海岛9年
每年旅游旺季来临,进鸡鸣岛的游客络绎不绝,轮渡也由平日里的一天两班改为客满即发。李雪松跟码头工作人员打着招呼,直接就登上了船,他跟岛上居民的待遇是一样的——免费乘坐。能同时搭载100多名乘客的渡轮是近几年才有的,宽敞整洁,坐起来一点也感觉不到风浪的颠簸,“以前,轮渡就是渔船、舢板,赶上风浪天,好几天都出不了岛。”
鸡鸣岛距离大陆1.7公里,面积只有0.302平方公里,岛上居民有73户共235人,世代以打鱼为生。岛上没有土地,居民所需食材均需从岛外购买。以前,岛上也没有淡水,每家每户以蓄雨水维持生活所需,直到2016年10月,自来水才通上了岛。
“这里以前是一片荒草地。”李雪松指着村口的公园说,这个雅致的小公园里有亭子,且布满花草,“这两年家家户户都开办了渔家乐饭馆,以前岛上就两家。”在岛上工作9年,李雪松对岛上的变化了如指掌。
2013年夏天,湖南卫视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在鸡鸣岛取景拍摄。节目播出后,这个落后封闭的海岛突然间家喻户晓,游客纷至沓来的同时,小岛在短短三四年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岛上的年轻人往外走,去外面工作、买房、生活。这几年,他们都回到岛上,开饭馆、旅馆。”李雪松亲眼看到了这场剧变,“变化之快,你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岛上没人喊他警官
不大的小街上游客如织。每逢遇到年长的老人,李雪松总要打个招呼,“大叔、大姨,是哪里来的?”“吃海鲜习惯吗?”口气听起来像主人在欢迎客人。村民们见到李雪松,年长者喊他“李子”“小李子”,青年看到他不是喊“老弟”就是“哥”,在岛上没人喊他“警官”。
推门进户,是不需敲门的,随手掀开蓄水池盖看一看,厨房里饭菜也瞅一瞅,叮嘱一下房主注意食材保鲜,仿佛跟子女回到了父母家一样随便,“我要是客气,反而显得见外了。”李雪松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鸡鸣岛村的党支部副书记。
鸡鸣岛村的主干道呈“十”字型,东西向和南北向长度均不过百米,在村内溜达一圈也不会超过半小时。但走访一圈往往要耗费数个小时,“这几天肯定没什么事,有事的话他们就给我打电话了。”话虽这么说,但往往话题一打开就刹不住,比如仍有老人固执地认为雨水比自来水好喝,坚持用自来水洗衣服却喝雨水,李雪松每次都要为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费一番口舌。
海岛的气温不高,但湿度却大,走了没一会儿,李雪松的裤子都粘在了腿上。有渔家乐老板招呼“老弟”进屋去喝茶,李雪松也毫不客气,趁机到风扇前吹一吹,李雪松询问哪里来的游客多,老板却推心置腹地炫耀“一天接了两百个客”。
村民不拿他当外人
从警13年,李雪松收获的荣誉无数,先后3次被威海边防支队评为群众工作标兵、执法办案能手、优秀警官,连续6次受到威海边防支队、荣成市公安局嘉奖,2012年被威海市公安局评为首届“我最喜爱的十佳爱民警察”、威海市新长征突击手,2013年被山东边防总队评为“2012年度爱民固边群众工作先进个人”、被山东省公安厅表彰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2014年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爱民固边先进个人”,2015年入围威海市“我身边的好警察”候选人名单,2016年被威海市政法委评为“2015年政法人物”。
李雪松认为自己没有壮举,“我就是天天给老百姓办小事。在鸡鸣岛的9年里,村民不拿我当外人,就是对我的最大肯定,最大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