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专家齐聚昆明研究探讨戒毒新技术新方法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一大公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国际毒潮持续泛滥,全球制造、走私、贩运、滥用毒品问题依然突出,毒品来源、种类、吸毒人数不断扩大,毒品治理问题已成为公共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


   

  在毒品问题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世界互联互通的大趋势下,毒品治理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为了加强交流,互学互鉴,共同推进国际戒毒领域发展合作,626日,由司法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6·26”国际戒毒论坛在云南昆明召开。

  围绕本届论坛的主题戒毒新技术新方法——以科学运动戒毒为试点,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戒毒领域专家和官员等近百人齐聚昆明共同探讨这一世界性难题。

中国特色司法行政戒毒制度

  “中国司法行政部门愿意把中国的戒毒制度和方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解决的思路和途径,与各国交流分享,大家相互启发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携手形成战胜毒品的强大合力。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局长曹学军在介绍中国特色司法行政戒毒制度时表示。

  20185月,司法部部署建立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

  对此,曹学军介绍说:“2008年至2018年,这十年间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去年在总结经验,研判形势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应该进入定型阶段,把已经成型成熟的工作成果固定下来。

  据了解,统一模式的基本框架可以概括为:以分期分区为基础、以专业中心为支撑、以科学戒治为核心、以衔接帮扶为延伸。

  “经过一年的努力,统一戒毒模式在全国全面推开,中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正在迈向提质升级、跨越发展的新阶段。曹学军说。

  “我们持续深入推进科学戒治。如果说基本模式是司法行政戒毒的,是四梁八柱的基础性工作,那么科学戒治就是司法行政戒毒的,是决定戒治质量的核心要素。曹学军表示。

  在戒毒工作方面,中国采取了多种戒毒措施,包括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等成效显著。

  此外,曹学军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司法行政部门与240多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600多位专家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戒毒新技术新方法,形成了一批富有成效的戒治措施。目前已有31个优势项目和8项新技术新方法在全国复制推广。其中,运动戒毒是戒毒新技术新方法的代表。

戒毒新技术新方法之中国经验

  在此次国际戒毒论坛上,数位来自中国的专家和官员分享了他们在戒毒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典型经验。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奖获得者时杰发言的主题是阿片危机的理性思考与对策,她从美国阿片危机的起源和现状出发,提出了对阿片危机的理性思考和应对策略,阐述了阿片类药物的作用与影响,介绍了阿片成瘾的最新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在医疗领域不可或缺,药物滥用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公共卫生问题、家庭问题和个人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关注,要把减少供给和减少需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联合国国际麻醉品管制局副主席、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会长郝伟介绍了毒品的危害和全球的毒品形势,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毒品成瘾戒治有哪些新方法?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昆华在分析戒毒人员吸食毒品种类和患病特点的基础上,开出了医疗戒治、营养膳食、康复运动、心理治疗四个处方。

  “上海市戒毒管理局将五项新技术与运动戒毒相融合,成功探索出了运动戒毒新路径。上海市戒毒管理局党委书记王东晟详细介绍了运动戒毒的有关情况,给出了毒品成瘾干预的中国方案。

  “运动戒毒非常经济有效,安全可行的效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经过8个月的研究,我认为戒毒人员运动戒毒的持续时间应该控制在30分钟,运动戒毒的最大强度是75%的强度。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成林以浙江省戒毒局为试点,介绍了他关于运动锻炼促进药物成瘾者康复的大脑机制研究的成果。他从药物成瘾及运动戒毒的现状、科学依据、试点项目、标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运动戒毒这种新型的戒毒方法。

  “2018年,正念疗法作为司法部戒毒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戒毒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与推广项目在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进行推广。北京市戒毒管理局局长刘亚东从正念项目的研发背景、项目结构内容、实施成效三个方面,介绍了基于正念的戒毒人员防复发训练研究的北京实践。他期望未来该项目可以惠及更多的吸毒成瘾人员,帮助他们运用正念技术自我接纳、自我关爱、自我照顾,预防复发,收获和谐平和的美好生活。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精神科荣休教授陈佳鼐从食欲肽和多巴胺系统、谷氨酸系统的关系,对吗啡戒断后复吸的诱发作用,以及食欲肽受体拮抗剂对于复吸的抑制作用,阐述了食欲肽在吗啡成瘾中的重要作用,也提出食欲肽或许成为脑神经科学研究预防复吸的新方向。

  浙江省戒毒管理局局长陈玉海在发言中讲到了学科交叉与技术融合的问题以及该局的戒毒创新实践。目前,浙江省戒毒管理局在戒毒的工作实践中集成了10项戒毒的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经颅磁刺激和虚拟现实毒瘾评估矫治系统的运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浙江省戒毒的新技术新方法也在全国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其中,他们的科研成果所形成的论文有一篇还在美国的《自然》杂志上发表。

国外专家分享

毒品治理的经验和优势

  毒品治理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各国在文化、制度、技术等层面都有各自的经验和优势,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纽约大学马伦研究所研究学者珍妮尔·C·普鲁特详细介绍了美国社区治疗服务中对于物质滥用者照料水平的分级,即通过多维度的评估,为患者提供细化的分级治疗服务,使患者得到更有针对性的后续治疗,为中国做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提供借鉴。

  国际上,一直不乏大麻合法化的支持者,主张大麻医疗性合法化与娱乐消遣性合法化。

  2017-2018年,联合国国际麻醉品管制局主席韦洛·萨姆雅认为,尽管大麻、大麻素可以用于某些疾病,但疗效一般,可以被替代,还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要避免被一味提倡大麻合法化的观念所误导。

  “有这样一名患者,她被强迫症折磨了26年,一整天都在不停打扫房间。在经过深部脑刺激治疗后,行为和生活都有了改变,现在她找了一个保洁工作,每天打扫房间的时间为2小时。荷兰精神病学协会主席达米安·丹尼斯表示脑部深部刺激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成瘾治疗方法。他在发言中阐述了深部脑刺激治疗在强迫症以及抑郁症的成瘾等神经激素当中积极的治疗效果和可能产生的一些副作用,也提示深部脑刺激的神经调控手段,可能会成为未来可以选择的治疗成瘾的一个方向。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精神病学系教授阿伦·拉文德兰在发言中以酒精使用障碍与焦虑共病:治疗策略为主题,介绍了酒精使用障碍治疗的情况,也阐述了酒精使用障碍与焦虑障碍的共病情况,以及药物治疗、神经刺激治疗等一些新型的治疗方法。

  美国密歇根大学精神病学系成瘾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布洛介绍了新技术与戒毒技术结合的有益尝试。即将当前非常流行的运用信息化技术引入戒毒和药物滥用领域,通过建立电子健康平台与智能手机健康平台,对吸毒和成瘾进行早期干预。比如建立手机App,让吸毒人员能够及时获得帮助和指导。

与会各方就毒品治理

达成广泛共识

  本届论坛上,在一天半时间里,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代表,围绕戒毒新技术新方法——以科学运动戒毒为试点这一主题,进行了14次大会发言,共同为攻克毒品这一世界难题贡献新的智慧和方案。

  “与会各方就全球化的毒品治理路径、科学化专业化的戒毒工作方向,以及信息科技手段支撑的发展思路,达成了广泛共识。司法部副部长刘志强在闭幕式的发言中表示,这是一次凝聚共识、汇集力量的论坛。

  其次,他认为,这也是一次加强交流、深化合作的论坛。在分享经验的同时,与会各方就毒品治理的形势任务、戒毒新技术新方法、戒毒场所的实际应用,介绍了各自的理论探索、观点愿景和实践成果。通过热烈的讨论、广泛的交流、最新前沿技术的分享,进一步加强了国际戒毒交流和合作。

  此外,来自不同国家的毒品问题专家,共同探索戒毒新技术新方法,通过论坛碰撞思想火花、分享经验智慧。这是一次推动创新、开启未来的论坛。刘志强副部长表示,论坛催生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实效性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必将为戒毒工作和毒品问题治理带来新的启迪、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