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医唐顺保:坚守抗艾一线的“舞者”

 他坚守抗艾一线11年,用实际行动挽救了一名又一名艾滋病服刑人员。即使身患重病,这个在刀尖上跳舞的警医,也从未放弃心中的大爱。

 

 

今年56日,唐顺保早早地来到单位——云南省建水监狱医院。没多久,院长来上班了的消息就一下子传开了。正在食堂吃早餐的医院助理医师王锦红听说后,赶紧跑去看。

在王锦红看来,这一次,院长又消瘦了许多。去年8月以来,唐顺保身患胆囊癌多次接受治疗。得了这么重的病,大家认为他可能不会来上班了。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9个月后,大病未愈的唐顺保又回到他熟悉的工作岗位上。

在建水监狱医院,王锦红和唐顺保一样,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艾滋病服刑人员。

他就像一个家长一样,他来了,我们才有主心骨。王锦红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而唐顺保对这个岗位到底有多重要?医院指导员范云富说:唐顺保生病后,每当医院做重大决策需要找人商议时,我都挺想他的。他敬业,专业能力强,一直以来,我和他搭班子配合默契。

 

挑重担

和妻子坚守抗艾一线

 

2008年初,建水监狱组建第八监区,在云南省首例试点集中关押、治疗、改造艾滋病服刑人员。

之所以试点,是因为此前在云南全面筛查显示,因毒品感染上艾滋病的服刑人员已然不容小觑。

组建艾滋病监区的消息在云南省监狱系统引发不小的震动。而那时云南省监狱系统都没有集中关押、治疗艾滋病服刑人员的经验。面对这一特殊群体,零距离接触艾滋病患者,不少人流露出畏难情绪,关键时刻,唐顺保主动提出参与这项工作。自此之后,唐顺保就一直在和艾滋病服刑人员这一特殊群体打交道。

我也难免谈色变,但工作总得有人做。提起这事,唐顺保轻描淡写地说。

不仅如此,为了解决第八监区人手不够的问题,唐顺保还动员在医院做护士的妻子王爱红起带头作用。经组织批准,王爱红成为第一批进驻艾滋病犯监区的医护人员,在第八监区抗病毒医疗组担任药剂师,为艾滋病服刑人员配药、发药,一直工作至今。

2011年,唐顺保听说妻子申请调离八监区,他少有地对妻子发了火。唐顺保说得很严厉:“你的身份特殊,别人可以申请回医院,你绝对不能。理解支持丈夫工作的王爱红很委屈也有点蒙。事后唐顺保才知道,妻子并没申请调离艾滋病服刑人员监区,申请书是关心他们的同事背后偷偷写的。

在建水监狱医院,唐顺保每天都要和医护人员一起给艾滋病服刑人员检查身体、静脉注射、抽血化验等。

即使穿着专业的防护服,仍不能保证万无一失。这些年里,唐顺保发生过两次职业暴露。幸运的是,经过连续28天服用阻断药和各项检测,最终检测结果为阴性。

直到去年,唐顺保接受媒体采访提起这事,妻子王爱红才知道他职业暴露过。原来,怕妻子担心,唐顺保一直没和她说过。

说到职业暴露,建水监狱医院指导员范云富和唐顺保两人经常会讨论管理治疗艾滋病服刑人员的困难。范云富希望媒体能帮助呼吁一下发生职业暴露的后续保障问题。他忧心忡忡地说: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如何阻断?目前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承担这样的保险,也没有这个险种,如果阻断出现万分之一的不成功,我们的家庭和孩子怎么办?

这应该是所有坚守在抗艾一线的人们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

 

用大爱

点燃艾滋病服刑人员生的勇气

 

艾滋病服刑人员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刑期比命长。据了解,艾滋病从感染到死亡需要20年时间。其潜伏期一般为810年,一旦处于病发期,极易造成肝肾衰竭危及生命。

是唐院长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让我重拾生活的信心。”53岁的艾滋病服刑人员奎某说。

奎某因为贩毒罪被判无期徒刑。20163月,他刚入院时有严重的艾滋病并发症,双下肢溃烂,发出极强的味道,无法走路。

那时,奎某感觉天塌了一样。我以为我用不上半年就得死了。严重的思想负担让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初期不仅不配合治疗还想要自残,因同病室服刑人员制止,才没有实施成功。

让奎某感动的是唐院长不顾脏臭亲自给他换药,还经常做他的思想工作。唐院长的爱心感染着奎某,慢慢地他的扺触情绪消除了。由于配合治疗,三年过去了,现在奎某已经能扔掉拐杖一瘸一拐走几步路。为此,他由衷地感谢唐院长。

你不要放弃,我们都没有放弃你,要积极配合治疗。这是唐顺保对八监区艾滋病服刑人员马某某曾说过的话。2016年,马某某因为严重的银屑病入院治疗。当时马某某全身红肿,大面积溃烂,医院对他下了病危通知书。想着自己得了罕见的病,活不了几天了,马某某想放弃治疗。是唐院长和其他医生不断安抚他,对他认真医治,还把他的病历拿到外面会诊。现在马某某身体状况好转,他非常感谢唐院长对他的救治和关心。

奎某和马某某对唐院长的感激之情,代表了很多艾滋病服刑人员的心声。监狱政治处主任李坤介绍说,这样的故事,时常会在高墙内上演。但在唐顺保眼中,这些都是他分内的事。

 

当表率

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

 

11年间,唐顺保直接参与艾滋病服刑人员管理治疗工作。收监、告知检测、分类、治疗、管理、临床和实验室随访、转介,从不回避,从不退缩。遇到危险,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把危险留给自己。

20144月,唐顺保和八监区警察尹涛一起从中心医院押送艾滋病服刑人员回监狱。途中,只铐了一只手的服刑人员突然情绪失控,大叫起来,另一只手还在乱抓乱动。由于该艾滋病服刑人员处于病发期,一旦被他咬伤或者指甲抓伤后果不堪设想。只有28岁的尹涛有点发蒙,他想上前控制住服刑人员的另一只手。危急时刻,唐顺保一把拽住他说:你不要去,你还年轻,我来处理。

尹涛后来告诉记者,当时唐院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满满的都是他对年轻警察的爱护和包容。要带好队伍,更要保护好医护人员的安全。特别是年轻医生,他们的路还很长,不能有任何闪失。唐顺保如是说。

这些年,最难忘、最难过的就是看着一个个艾滋病服刑人员因免疫系统崩溃逝去,自己却无能为力。唐顺保告诉记者。

医院助理医师王锦红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工作期间,她曾经因一名艾滋病服刑人员的突然离去而陷入深深的自责。医生的天职是救人,现在的结果让她感到在医院里一天也撑不下去了。

此时,唐顺保劝导她说:你在临床上已经是一名成熟的医生,这里很需要你,有什么压力讲出来。随后他果断地将王锦红暂时调离岗位,让她心里有个缓冲期。后来王锦红得知该服刑人员死于心梗,心中的负罪感才慢慢减轻。

再后来,王锦红又主动要求调整回原岗位。问其原因,王锦红说:人心都是肉长的,看到唐院长一直在岗位上坚持和奉献,照顾年轻人保护我们的时候,你不可能无动于衷的,我们也要保护别人。在这里,医务人员互为对方的眼睛。

如今,王锦红和唐顺保一样,坚守在抗艾一线上,也更加从容淡定了。

在这里,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或许,正是在唐顺保的言传身教下,才可以打造出这样一个敢于担当、勤于钻研、不惧危险、甘于奉献的团队。

 

业务精

探索科学管理治疗模式

 

在建水监狱医院,医院指导员范云富私下里常叫唐顺保为唐大学

原来,唐顺保当初是医院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医生。他业务精通在医院里是出了名的。

作为医院院长,唐顺保敏锐地觉察到医院将长期面临着艾滋病服刑人员的诊疗和防治课题,其意义深远。范云富介绍说,唐顺保带领团队经过多年的坚持和努力,终于探索出了一套科学的艾滋病服刑人员管理模式和治疗模式,形成了规范的工作流程,建立了以初筛、确认、告知为主的艾滋病服刑人员告知程序;完善了以检査、分类、临床治疗、实验室随访、医学观察、转介为主的医疗程序;加强了依法管理,进行针对性教育的监管程序。

至今,唐顺保已坚守在艾滋病防治一线11年。他建立的这套完善的艾滋病服刑人员管理和治疗模式,为全国监狱管理治疗艾滋病服刑人员提供了有益借鉴。

唐顺保先后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2016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2016年度云南省预防医学会沃森公共卫生发展贡献奖等荣誉称号,2016年被省监狱管理局记个人三等功一次,2018年被省监狱管理局记个人三等功一次,2019年,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这些年里,唐顺保一直醉心于工作,他把关心、关爱、关怀都给予了每一个艾滋病服刑人员,温暖着这群特殊人群的心。值得一提的是,他带妻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昆明,也很少带孩子出去玩。早些年,他就患有胆结石,妻子王爱红一直叫他去做手术,结果唐顺保一直拖着差不多10年。去年他被查出患有胆囊癌,用手都可以摸到胆囊,时常会有胆囊要破裂的感觉,走路都要用手捧着那里。即使这样,在手术前,他还坚持值完班,没有调班。

从去年8月患病到现在,经过手术和多次化疗,唐顺保整整瘦了16公斤。今年5月,他又重返工作岗位。而令艾滋病服刑人员佩服的是,在他们面前,唐顺保表现得像没事人一样,有时还把自己患病的心路历程讲给大家听,鼓励艾滋病服刑人员要跟病魔做斗争

作为监狱人民警察,唐顺保对得起自己头上的国徽,作为医生,唐顺保无愧医生的天职。谈及未来时,唐顺保说:医生这个职业是我自己喜欢的,只要身体恢复,这份工作我还要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