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高温考验下的戒毒警察

为确保场所安全稳定,在极端恶劣的气候和环境下,有一群戒毒警察依然坚守岗位,吃苦奉献。父母、妻子生病他们不能及时赶回去,戒毒人员生病时他们却会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带着对家人的愧疚,把更多心血和关爱给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


 

吃个早点身上已湿透,蜡烛放在外面不到10分钟就融化,床单被子都发烫,冷水温度能达到40℃,中午冲个冷水澡身体被烫伤……

你能想象,在云南省玉溪市的大山深处,有这样一群戒毒警察和职工,他们工作在极端酷热的环境中,年复一年,默默地坚守,辛勤地耕耘。

今年520日,根据新平县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实时动态监测,新平县漠沙园艺场站(云南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新平分所驻地)出现46.5℃的极端酷暑天气,为当日中国天气网气温实况图显示的全国最高气温。

为此,司法部戒毒管理局还专门针对此事发文以表深切慰问,并作出做好高温防暑的重要指示。

622日,玉溪市下了一场瓢泼大雨,新平分所驻地依然滴雨未下。干旱五个月,下雨五分钟。新平分所副所长杨华贵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今年春节之后,这里几乎就没下过雨,干旱严重。分所停水、停电已是常态。用电高峰期经常断电,要早、中、晚分时限时供水。想要洗脸、洗澡都是先拿盆把水接好放着,等水温降下来才能用。

这里的戒毒警察说,新平分所是中国条件最艰苦的戒毒所之一毫不为过。

 

一所三区连续十五年

实现安全稳定

 

新平分所驻地海拔最低处仅为426米,属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常年高温干旱少雨,正常气候条件下夏季最高气温达42.0℃左右。今年以来,这里遭遇数十年不遇的酷暑干旱极端气候,气温逐渐走高。据新平县气象局监测报告,4月以来,日均气温已创下1961年有气象监测以来的同期最高纪录,每日最高气温均在40℃以上。

520日这天,新平分所驻地更是出现46.5℃的极端酷暑天气。生活用水无法正常供应,人畜饮水困难,灌溉更是无法保障,树木、种植作物等成片枯死;当地高温导致用电量剧增,供电不正常,断断续续停电,场所安防设施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新平分所警察职工斗高温、战酷暑,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

前不久,在漠沙工作的戒毒警察想洗个冷水澡,不小心都会被烫着,抗旱形势十分严峻,他们的工作很不容易。云南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三所)党委书记、所长许秋生说。

据了解,省三所始建于1956年,成立时为云南省第41劳动改造管教队,最早驻地就在位于哀牢山脚下的新平县漠沙镇。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劳改、劳教、强制隔离戒毒。目前场所发展为一所三区布局,所部机关位于玉溪市凤凰路,江川区九溪镇设九溪所区,新平县漠沙镇设新平分所。

值得一提的是,新平分所距离玉溪市区有180多公里,交通不便,出来一次车程最快也要3个半小时,各大队较为分散,各项设施老旧,且连年高温……

在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下,省三所全体干警迎难而上齐力同心,迎战数年不遇的极端酷暑干旱气候,确保了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截至目前,全所一所三区已连续15年实现安全稳定。

 

大山深处默默坚守

 

这里干警们的面孔大多被晒得黝黑。他们告诉记者,漠沙的季节只有夏冬两个季节。夏季有8个月,漫长而炎热。由于酷热令他们经常大汗淋漓,警服被汗水反复浸湿,以至于一天要换几套衣服,洗几次澡。现在,尽管条件有所改善,但即使室内安装上了空调,也因为电压低带不起来,根本不起太大作用。干警们说,如果放一根蜡烛在室内,一会儿就自己弯掉了。

热浪袭人,水库干涸,小河断流,田地龟裂,禾苗焦枯,用水紧缺,安全形势严峻。除了高温,漠沙也是一个刺激与神奇的地方,人吃的东西很多,吃人的东西也不少。这里随便钻出只虫子都会咬人,各种有名无名生物数不胜数,经常有蜈蚣和蛇出没,许多干警都有睡梦中被蜈蚣咬过,然后半夜起来满头大汗在床上找蜈蚣的经历。

尽管条件艰苦,但新平分所驻地四面山河环绕形成屏障,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就是一座桥,是天然的关押场所。由于与外界交通不便,干警们大都两三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

考虑到子女教育问题,那些双警家庭只能选择调离一个人到外面工作,夫妻两地分居的比例高达85%以上。虽然省三所也有轮岗机制,但由于幅度不大,对于大多数干警来说,也只能舍小家顾大家。教育子女、照顾老人这样的家庭责任都要家里的另一半代劳,因为工作的原因,他们对家里多多少少都有些亏欠。

我们把一生最美好的青春都洒在了漠沙江畔,有心酸、有收获、有喜悦,也有成长。省三所一大队中队长赵炳仪的话道出了这里许多戒毒警察的心声。

2012年,中队有戒毒人员突发疾病需离所就医,赵炳仪参与其中进行看守。在此期间,远在老家的母亲生病住院,他只能在电话中给母亲说明情况,表示对她的不孝。就连妻子做手术也要在手术室等他从岗位上赶来签字,每次女儿都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忠孝不能两全,我只能坚守岗位,更加出色的工作,让母亲感到她有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儿子,让妻子安心,让女儿感到有位值得骄傲自豪的父亲。赵炳仪说。

曾经有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赵炳仪说:感谢戒毒所、感谢警官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如果我在社会上早就死掉了。那一刻,赵炳仪和所有坚守在这里的戒毒警察一样,感到欣慰。每当看到有戒毒人员愿意真诚分享戒毒心得成果,看到戒毒人员信心满满离所,看到戒毒人员发自内心的微笑,赵炳仪觉得自己和战友们无私忘我地辛勤工作都是值得的。

从警13个春秋,赵炳仪从没向领导反映过困难,在艰苦的环境中,他没有动摇过。追问原因,他笑着说:在这里干警坚持时间最长的已经35年,那么多老同志都在,我肯定也能坚持。我上的是警校,总不能当逃兵。

 

特殊的环境造就特殊的感情

 

罗学富是新平分所医院的全科医生。面对极端天气,为了做好防暑防疫工作,他需要提前做好预案,每天都要冒着高温到习艺矫治现场巡诊两次以上,挨个询问戒毒人员有无不适,使戒毒人员有问题得到及时医治。如此的高温天气,极易引发戒毒人员中暑,我要多巡查才能安心,只有及时发现他们的中暑先兆,才能妥善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确保安全。

我是医生,也要扮演护士的角色,治疗护理都要自己来做。罗学富告诉记者,新平分所地理位置偏僻,距离社会医院有七八十公里之遥,和社会医院相比,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设施差距都很大,举个例子说,医院必备的高端CT和核磁共振这里都没有,因而防病治病压力很大。

虽然条件艰苦,但罗学富非常乐观。分所像我一样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既然做了这工作就把它当成事业来做。很多同志默默奉献,大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每天把自己岗位范围内的工作主动做好。

在新平分所,特殊的环境造就了特殊的感情。很多干警不是本地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在这个小集体里,不是一家人却胜似一家人。

现任省三所一大队中队长刘利斯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2017年雨季到来时,他所在的七大队因存在山体滑坡的风险而需要紧急撤离。当时,干警们非常失落。有的老同事在一起同甘共苦了七八年,一朝分开就有点受不了,分别时,好多干警眼含热泪。等到雨季过后恢复重建时,分所领导考虑到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又将已分散在各大队的七大队原班人马调到一起。

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在新平分所还有很多。我们忘不掉当年奋战过的地方,其实是忘不掉战友和自己的青春。对漠沙的感情,好多事可能没法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只有经历的人才能体会。省三所一大队中队长赵炳仪这样总结道。

 

期望能实现整体顺利搬迁

 

进入5月份以来,我们所每日气温均在40℃以上,持续高温干旱给我们场所的安全稳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新平分所副所长杨华贵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针对今年来持续酷暑干旱的极端气候,省三所新平分所警察职工积极应对多年不遇的高温干旱气候,开展防暑降温教育动员,不断增强戒毒人员的健康安全意识;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从稳定思想抓起,缓解因高温天气带来的情绪波动;他们合理调整矫治作息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间开展教育矫治活动,保证戒毒人员足够的午休时间,暂停戒毒人员的一切室外露天活动;购置药品,用于中暑人员紧急救治;开展对防暑降温设施的全面检修,合理使用和调配好现有水源,全力保障生产生活安全。

虽然连日高温,但我们三所的警察职工还是坚定信心,战酷暑,保安全,为戒毒人员安全度夏竭力创造有利条件,有效地保障了戒毒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处处彰显着司法行政戒毒人民警察的人性关怀。新平分所副所长杨华贵说。

而谈及未来,杨华贵也坦言:我们都有着一个期望,希望有一天能够离开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实现整体顺利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