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帮扶下基层,以案释法解民忧”项目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本报讯(记者周頔) 近日,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法律帮扶下基层,以案释法解民忧项目启动仪式在京举办。此项目旨在帮助企业规范管理,提升企业依法管理能力,避免和减少劳动争议发生,促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

此次活动,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选择了近几年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最多、一直高位运行的北京市朝阳区为普法对象,得到朝阳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双方联合搭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平台,共同实施对企业法律宣传服务活动。

会议介绍了朝阳区近5年来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据了解,2014-2018年,朝阳区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总量整体呈持续上升态势,且集体争议案件呈增长态势,规模呈逐渐扩大趋势。案件类型主要有六大类,分别为劳动报酬类、经济补偿赔偿类、保险福利类、劳动保护类、解除劳动合同类和变更、续订、终止劳动合同类争议。劳动争议的主要特征是:互联网平台用工等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劳动争议申请请求日趋多元化;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地域性特征明显;劳动者全部胜诉和部分胜诉比例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用工管理不规范,人事管理留痕意识不强和存在错误理解和认知。建议用人单位要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建立人事管理档案制度并为劳动者建立用工档案,设立调解委员会等机构化解争议。

针对朝阳区劳动争议案件多发的现状,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恒顺在启动仪式上做了规范企业用工管理与劳动争议预防机制建设的普法培训。

他谈道,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从根本上说要制定比较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制定规章制度要遵循制度到位、管理规范、条款准确、处罚量化的基本原则。企业还要注重依法调整劳动关系机制建设。在培训过程中,他还列举分析了多个典型案例,帮助大家加深对相关法规条文的理解。

培训课后,北京市三中院的法官、朝阳仲裁院仲裁员、北京律协劳专委的律师和首经贸大学的专家在现场解答了与会人员的咨询。与会者就职工档案丢失无法办理退休手续;企业聘用的短期用工是签劳动合同还是签劳务合同;医疗期问题、加班费问题、竞业限制中的保密协议等问题进行了咨询。

来自北京市法学会系统、司法机关、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朝阳辖区内70多家企业的法务及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参加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