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警方破获特大制售假劣食品案抓涉案人员40名


本报讯(记者汤瑜) 627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工作情况。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总队长周伟介绍重庆破获毕某特大制售假劣食品案件,今年5月,该案统一集中收网行动,抓获涉案人员40名,捣毁窝点10处,现场查扣假劣食品3万余盒、生产设备5套,还起获大量销售“话术本”等资料。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重庆警方对互联网大数据和公安大数据资源进行融合比对,分析出了一批食品行业的高危人员。通过进一步深度研判发现,其中毕某等人有利用互联网制售假劣食品的重大犯罪嫌疑。

经查,该犯罪网络生产源头在河南郑州、安阳等地,犯罪嫌疑人方某等人在上述两地的杂物库房、车库、住家、农村板房等处设立了“黑窝点”,通过简单混合搅拌药粉、灌装胶囊、压制铝板等方式,大量生产加工添加了国家明令禁止的西地那非的食品。在销售环节,以重庆嫌疑人毕某、李某某为首的犯罪团伙,以互联网教育培训机构、商贸公司为掩护,在重庆市多处写字楼设立窝点,组织话术团队。这些所谓的话术人员虚构身份,自称“杨氏中医”传人,展示虚假的医馆、行医资质、诊断书等照片,进行“聊天问诊”,推销其产品,目前已查明的案值高达2000余万元,此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之中。

周伟表示,当前互联网食品犯罪隐蔽性强、欺骗性强、扩散性快、社会危害大,如何更有效发现、遏制此类犯罪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他说,总结近年来的办案经验,要坚持严打不放松,以“零容忍”的态度,保持对互联网食品犯罪的高压震慑;主动拥抱大数据,通过互联网巡查、高危人员研判、互联网企业合作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熟练运用凸显食药侦专业化特色的大数据技术;全面开展风险防控,运用公安食药侦专业力量和专业技术,深入电商平台可疑店铺、可疑微信公众号、营销微博等自媒体、高危网络群、圈、吧等互联网虚拟空间以及线下对应的店铺、库房等场所,不放过任何可疑风险隐患;积极推动社会共治,与网信、市场监管等有关主管部门密切配合,与电商平台运营企业、行业协会及重点企业等社会各界积极合作,强化联动执法,推动行刑衔接,提高企业守法自律,同时发动群众积极举报,促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