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旅警营锤炼出的“霹雳队长”
——记福建龙岩新罗公安分局巡特警反恐大队大队长李家国
从警12年来,先后荣获4个年度区级优秀公务员称号。2015年度被授予福建省龙岩市优秀人民警察称号,并荣获个人三等功两次、嘉奖三次。2017年11月,李家国被正式任命为福建龙岩新罗公安分局巡特警反恐大队大队长。
他是雁群中的“领头雁”;他是攻坚克难的“破风者”;他引领后面的伙伴一起迎风翱翔,他就是福建省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巡特警反恐大队大队长李家国。
李家国1991年12月参军入伍,2006年9月转业到分局工作。“李家国从警以来,始终践行‘漳州110精’,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真正做到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志,成为军旅警营锤炼出的‘霹雳队长’。”新罗分局领导这样评价李家国。
严惩犯罪的“破风者”
“发布命令掷地有声,说话洪亮如钟声,体魄强壮像座大山……”李家国身材魁梧,总是身穿一身藏青色作训服,走路虎虎生风。
“巡特警就是一把尖刀,抓捕凶残罪犯,我们必须挺身而出。”提起每一次生与死、血与火的洗礼,李家国显得很是平静。从部队转业到派出所工作几个月后,他便被调入刑侦大队。2013年12月,时任刑侦大队重案队民警的李家国奔赴江西处置一起跨区域绑架案件,民警定位到绑匪正在驾驶的车辆,李家国和同事尾随在绑匪车辆后方。
数小时后,终于等到能和绑匪交手时机,同事驾驶车辆对嫌疑人车辆进行围堵,在逼停绑匪车辆后,他第一时间冲向车辆解救人质,嫌疑人负隅顽抗,鸣枪示警后仍紧锁车门拒不配合,并企图继续驾车逃窜。
“我当即用手枪枪托猛砸车玻璃。”为了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李家国冲锋在前,用力猛砸,一时间玻璃碎片飞溅,迅速控制住了车辆的方向盘,两名嫌疑人弃车逃跑,而玻璃碎片刺进李家国的手中,殷红的鲜血顿时流出,而人质在其他民警的保护下安全获救。事后,李家国的手缝了三针,疤痕至今还清晰可见。
带出“尖刀”队伍
“集合!”在新罗分局三楼的巡特警反恐大队,每天8点整,随着李家国响亮的口号,在他的带队下,十几个巡特警的小伙子们队列整齐开赴指定地域,开始进行各种体能训练。每天早上,李家国都会这样准时带领警员强身健体、苦练擒敌基本功。
体能训练后,李家国又继续带领队员开始了维稳巡逻的工作。“枪不离身,人不离岗”,为了震慑违法分子,压缩违法犯罪空间,巡特警们实行24小时全天候巡防机制,每天有近百名警力以步巡、车巡等方式分为不同班次巡逻在新罗城区的大街小巷。除此之外,追捕、押解、执勤、处突,这些也都是李家国平时带领队员负责的工作。
“他说话语速很快,在他眼里时间和效率是摆在第一的,做事情雷厉风行,一定要做好他才安心。”谈起对李家国的印象,同事们都竖起大拇指。
“领头雁”“破风者”并非一日之功,他经过部队洗礼,锤炼出了勇者无畏的军人特质。从事公安工作后,他始终不改军人本色,曾经作为部队的作训股股长的李家国在练兵上很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守不忘战,将之任也;训练有备,兵之事也。”在他的带领下,大队练兵工作一日都未停歇,综合业务素质逐年提升,该大队连续四年在全市比武中均取得第一的好成绩,在2018年全省县级巡特警岗位技能比武大赛中,大队从85支县级公安巡特警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团体总分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
新罗分局巡特警反恐大队成为龙岩公安的一把“尖刀”力量,一场又一场安保,出色完成了各项反恐防暴、维稳处突、打击犯罪、抢险救灾、安全保卫、服务群众等急难险重任务1200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650余人。
家里最“不守信用的人”
2015年,作为战斗在基层一线的公安工作人员来说,是安保压力较重的一年,抗战胜利70周年、青运会、海峡两岸机械博览会等重要安保任务接踵而至。特别是抗战胜利70周年安保活动,李家国所属的巡特警部门首次开展跨区域执勤,此次在外执勤时间跨度长、任务重,辖区工作也丝毫不能松懈,大队警力严重不足。
李家国原本定于8月2日开始休假,计划带女儿去旅游。作为一名战斗在公安一线的父亲,他并未尽到一名合格父亲的责任,为了办理案件,他常常在1个月中有半个月的时间不能回家,为了抓捕嫌疑人,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可他却从未带女儿出门去看过祖国的壮丽山河,当年正值女儿小学毕业,他一早就订好了飞机票、酒店,希望能圆女儿去首都的愿望,也想弥补多年来对女儿的亏欠。
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安保压力大,单位警力不足,他主动放弃休假,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前往武平县开展设卡执勤任务。直到现在,他与女儿的约定都还未实现,李家国笑着说:“我女儿说我是家里最‘不守信用的人’。”
面对工作和家庭的抉择,李家国总是“厚此薄彼”,因工作特殊,紧急任务多,总是无法多抽出时间陪家人。只要新罗城区一有紧急情况、统一行动、群众求救等,他都要第一时间赶到单位安排工作、赶赴现场,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
李家国内疚地说:“小女儿很希望我能多陪陪她,每次出门前,都紧紧趴在我肩膀上说爸爸再抱抱我好吗,我心里愧疚,但从穿上这身警服的那一刻起,我就无法放下肩上对人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