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洋工变打黑工 无效合同藏骗局

本报讯(通讯员陶遵臣 张俊海) 因为国外比在国内挣钱多,不少人选择外出“打洋工”。然而,很多人往往只看到了出国打工的高收益而忽视了其背后暗藏的风险。山东省威海经区法院受理一起案件,14名务工者受万元月薪诱惑,交纳高额费用前往日本打工后才发现,背后暗藏骗局。

“出国月薪最低上万元。”面对如此诱饵,去年1011,29岁的小旭(化名)与威海某出入境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日本签证委托代办协议书》。根据该协议书,双方约定:由该公司为小旭办理赴日三年多次往返旅游签证,并安排他赴日“刷货”。该公司承诺,保证小旭每年赴日6次以上,且月纯收入人民币1万元以上,低于1万元的部分该公司负责补齐。若未达到上述标准,该公司将在两天内退还他全部办理费用2.5万元。

收入高,公司又给出了保底承诺,按照该公司要求的2.5万元费用,小旭痛快地交了钱。与小旭情况相同,威海还有13人与该公司签订了相同的协议。在收到小旭等14人缴纳的费用后,该公司很快为他们办好了出国签证,并为他们安排了赴日“刷货”的业务。就这样,小旭等人满怀期待地背上行囊出发了。

然而,令小旭等人没想到的是,现实并不如该公司所承诺的那般美好,他们的首次出行并不顺利,此行纯收益并未达到该公司所承诺的1万元。

从日本归来后,失望至极的小旭等人带着满腔怒意来到该公司进行交涉,要求其按照协议约定返还相关费用。为平复小旭等人的不满情绪,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吴某承诺,将退还他们已支付的签证费服务费,但日子一天天过去,吴某却迟迟未能兑现承诺。小旭等人一怒之下,将该公司告上了法庭。

原告小旭与被告威海某出入境服务有限公司、被告吴某委托合同纠纷一案,威海经区法院于2019410日立案受理后,依法公开开庭审理。

在法院的多轮调解下,小旭等14名出国务工人员与威海某出入境服务有限公司达成了调解协议,该公司承诺将采用分期支付的方式,减半退还14名出国务工人员的签证办理服务费,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吴某承担连带责任。如该公司逾期支付,小旭等人有权按照2.5万元的标准申请强制执行。

该案法官表示,在本案中,原被告所签订的协议名义上是签证服务费,实际上是办理赴日“刷货”的服务费,而赴日“刷货”这一行为属于非法劳务。因此,本案中原被告所签协议符合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情形,应当属于无效协议。

基于无效协议取得的财产,双方应当相互返还。但在本案中,考虑到原告出国一个月确实取得了一定数额的收入,被告也为此支付了一定的费用。且原被告双方在均应知晓出国“打黑工”为法律所禁止的情况下,仍然签订协议,对于协议无效均存在过错,双方的损失应当根据过错大小进行合理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