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建设专业康复、教育中心 助孤残儿童健康成长
本报讯(记者徐秋颖) 5月31日,北京市儿童福利院举办以“欢迎来我家做客”为主题的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爱心人士来到福利院,与福利院的小朋友和工作人员共同参加升旗、唱歌、种植、联欢、义卖等活动,欢度节日。
据了解,北京市儿童福利院设计床位500张,收养的儿童99%以上具有包括智力、肢体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残疾和疾病,他们大多需要漫长的治疗康复期,有的孩子甚至需要终身康复训练。
这天,在北京儿童福利院康复楼3楼,康复中心比往日更加热闹。
9岁脑瘫患儿明明(化名)正在儿童康复训练师杨女士的帮助下努力地维持着坐姿。类似于这样的姿势保持训练,明明每天要进行45分钟,全程都需要康复治疗师密切协助。
像杨女士一样的儿童康复治疗师,目前在北京儿童福利院康复示范中心只有3位,负责39个孩子的康复训练工作,专业性人员紧缺仍是康复中心面临的首要问题。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作为民政部“明天计划”脑瘫康复训练示范基地,对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以引导式教育为主,同时开展游戏教学、社会参与、物理治疗、语言训练、多感官和感觉统合训练等。
已经从事儿童专业康复训练工作10年的杨女士说,“在一般人眼中或许认为脑瘫是种病,在我看来不是病,不会将他们当作患儿对待。希望孩子们通过康复训练,能够生活自理,今后更好地融入家庭、社会。”
康复楼3层是孩子们的“幼儿园”——北京福娃娃特殊教育中心,进入园区的来访者需要先消毒。园区有宝宝班、贝贝班、快乐班、花儿班、阳光班5个教室。
据了解,2017年北京福娃娃特殊教育中心(幼儿园)成立,对学龄前的残疾儿童开展特殊教育,填补了北京市学前特殊教育的空白。
园长刘老师介绍,与普通幼儿园不同的是,这里的孩子是混龄上课,根据孩子年龄和评估结果分配班级,智利程度较好的孩子,一节课2个老师教授6-8个孩子,程度较差则需要3个老师一起上课。
并且,幼儿园还会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开展个性化教育,比如先天愚型的孩子语言能力往往会逐步退化,老师会更注重发展孩子的肢体运动能力。
“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更为重要。”刘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