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法院未成年人“首审责任制”推介暨典型案例发布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通讯员宋小盟) 近日,北京市海淀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推介由该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首创的首审责任制,并向社会发布8个典型案例。

据介绍,自2014年起,海淀法院未审庭开始探索实行首审责任制。创设此项制度的初衷在于建立法官与涉诉未成年人的一对一管理模式,让法官自觉完成对涉诉未成年人成长经历、家庭关系、教育环境、人际交往等个人及家庭情况的了解与调查,主动发现审理案件中的危险点、风险点,并及时干预、妥善处理,尽量减少诉讼环节对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影响。

经过5年的尝试,首审责任制已成为海淀法院未审庭的一项常态化工作机制。随着少年司法改革的不断推进,其制度功能也日益凸显,不仅能利用综合审判优势,刑民权益全面保护,而且能最大限度化解纠纷,营造和睦成长环境。与此同时也统一了裁判尺度,提升了审判质效。

发布会选取了跨越十一年的九次诉讼”“变更抚养权纠纷的重复诉讼”“猥亵儿童案后的侵权纠纷”“遗弃犯罪后的侵权纠纷等典型案例,均为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多次或反复诉讼的民事纠纷以及刑民交叉案件。案例直观地展示了首审责任制在少年司法领域的作用,让社会公众及案件当事人进一步了解海淀法院的少年审判工作机制,增强对首审责任制的理解和认同,有效提升司法公信力。

海淀区妇联副主席翟威表示,海淀法院推出的这项新机制,从儿童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对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