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发起建立全国首个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
本报讯(记者侯劲松) 近日,中共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召开“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上海将发起建立全国首个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推动各方形成合力,聚焦政策制度强化系统研究,增进政府和市场的有效沟通,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2018年10月31日,世界银行公布2019年营商环境评估报告,我国综合排名从2018年报告中的78位跃升至46位,上升了32位。上海作为两个指标城市之一,推行的若干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有效增强了企业获得感和国际认可度,10项指标中的7项取得了显著进步,为我国排名提升作出了一定贡献。其中,法治环境的优化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为了切实增强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的能力,经今年2月12日召开的首次中共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市委依法治市办近期印发《关于建立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的意见》和《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实施细则》。
《意见》规定,法治保障共同体由市委依法治市办发起,由人大机关、政协机关、相关政府部门、司法机关、法学院校和研究机构、学会协会、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以及相关企业代表等单位组成。
据了解,法治保障共同体主要采用联席会议的工作机制,聚焦营商环境优化过程中的制度瓶颈和体制机制问题,围绕8方面重点任务,推动共同体成员单位协同开展问题研究、政策制定、宣传培训、评估优化等工作。其中包括推动顶层制度设计、探索建立先行区域、完善地方法规体系、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发挥司法保障职能、优化纠纷化解机制、加强制度宣传解读、打造研究智库方阵。
上海市司法局陆卫东局长表示,下一步,法治保障共同体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最佳实践,以坚实的法治保障助推营商环境优化,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做到各市场主体法律上平等、政策上一致,切实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充分释放市场活力,争取全市各领域营商环境便利度全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