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院发布2018年知产十大案例及涉商标审理指南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近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8年北京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基本情况,并发布2018年度北京市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及《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审理指南》(简称《审理指南》)。

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民三庭庭长杨柏勇介绍,北京市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的评选工作已经举办了17个年头。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发布的十大典型案例呈现了新类型、首例案件较多,法律效果、社会效果良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价值导向明确三个突出特点,对于统一司法裁判标准,引领行业健康发展、优化首都营商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中包括短视频著作权侵权纠纷案,被媒体称为全国首例认定短视频构成作品的案件;涉及QQ提示音嘀嘀嘀嘀嘀嘀商标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案,是国内审理的首例声音商标案件,对声音商标显著特征审查标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斐乐商标侵权纠纷案,则是北京法院至今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数额最高的案件,充分彰显了司法对恶意行为加大惩罚力度的司法导向。

据了解,2018年,北京市三级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59094件,同比增长43%。其中,民事案件41580件,占比70.4%;行政案件17514件,占比29.6%。全市共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5935件,同比增长49%,其中审结民事案件40708件,行政案件15227件。全市三级法院知识产权案件收结案数量均增长了近50%。在优质高效完成审判任务的同时,为更好地促进法律适用标准的统一,全市法院结合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特点,重点围绕保护科技创新、保护文化创意以及提高赔偿数额等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调研,真正实现以审判带动调研,以调研促进审判。同时,将认真落实知识产权司法政策与创新工作思路相结合,通过探索建立与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相协调的损害赔偿机制,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司法、行政良性互动机制,发送司法建议等全面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主导作用,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切实的司法成效。

活动当天还发布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审理指南》。《审理指南》共162条,分为程序与实体两个部分,大多数条款是在现有法律、司法解释、指导案例、参阅案例等基础上,结合北京法院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对裁判规则进行的总结、提炼。

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助理潘伟介绍,《审理指南》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出规定:一是通过在行政程序启动主体的资格审查、审查理由确定以及区分程序瑕疵程序违法等三个方面做出具体规定,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授权确权审查效率;二是结合商标法相关法律条款内容,探索完善相关规则,促进商标使用。三是秉持加大保护的审理思路,根据不同权利(利益)特点,对于保护规则和范围进行了合理确定,特别是加大了对驰名商标和在先著作权的保护力度。四是针对囤积商标待价而沽、恶意抢注商标要高价等恶意注册商标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鼓励市场主体诚信经营,依法保障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潘伟表示,《审理指南》的发布将大大促进北京法院在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方面裁判标准的统一,提高商标授权确权审查效率、增强诉讼结果的可预期性,节约社会资源。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推进商标行政审判工作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