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法召开知产宣传周活动新闻发布会
发布2018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和十大知识产权案件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8年)》白皮书,并公布了2018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
据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宋晓明介绍,2018年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增幅较大,人民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数量达到334951件,比2017年增加97709件,同比上升41.19%。其中,知识产权行政一审案件和民事一审案件呈大幅上升态势,分别达到53.57%和40.97%。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五省市法院收案数量仍然保持高位运行,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185337件,占全国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的65.39%。其他一些省市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同比也呈迅猛攀升态势,尤其中西部地区上升更快。在案件数量增加的同时,审判质效也在稳步向好,结案数量显著提升,服判息诉率持续向好,案件调撤率大幅上升。
发布会当日,最高法院公布了2018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10大知识产权案件中,包括克里斯蒂昂迪奥尔公司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商标驳回复审行政纠纷案;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与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深圳市快播科技有限公司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著作权行政处罚纠纷案等案件。通过公正高效审理各类案件,人民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案件影响力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裁判。
发布会上,宋晓明还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的有关情况。据了解,知识产权法庭是最高人民法院派出的常设审判机构,行使专利、垄断等技术性上诉案件的审判职能,与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民三庭)在审判职能上各有侧重和分工。在案件审判方面,知识产权法庭则侧重审理原由各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垄断纠纷二审案件。在监督指导方面,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继续行使制定司法解释、司法政策及其他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有关的规范性文件;集中发布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对下级法院审理的重大、疑难案件进行业务指导;继续推动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工作等。
据悉,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一系列精彩活动将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展开,包括中央媒体“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安徽行”相关活动、“走进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主题公众开放日活动、“知识产权保护集中开庭周”活动、出版系列刊物等。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6日)当天,最高人民法院将举行“法信知识产权版”上线活动。“法信知识产权版”是以既有的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平台为基础,融合、升级、研发而成的知识产权一体化大数据服务平台,为全国知识产权法官提供免费检索查阅服务。此外,最高人民法院还将于同一天在《人民法院报》上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技术调查官参与诉讼活动的若干规定》,该规定在2017年初正式被列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立项计划,并计划于2019年5月1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