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举办街道办事处主任专题培训班
本报讯(记者徐秋颖) 4月18日至19日,北京市举办街道办事处主任专题培训班。各区主管副区长、各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各区街道办事处主任共200余人参加培训。
举办这次培训班的目的是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总书记四次视察北京、五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市街道会议精神,深化对街道改革工作的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各区抓好贯彻落实、区委社会工委民政局履行好主管部门职责,推动街道充分发挥好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抓好各项改革任务在基层落地实施。
张家明副市长作开班动员讲话。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陈越良介绍了全国基层治理的经验做法及思路建议。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对《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进行了深入解读。市委办公厅副主任郅海杰,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分别就全市基层减负情况和加强社区治理的思路和做法作了专题辅导。南开大学唐忠新教授以“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为主题进行了授课,引导大家对创新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行探索。前门街道、展览路街道、麦子店街道、万寿路街道、八宝山街道、空港街道、北苑街道、霍营街道等8个街道办事处负责同志作了经验交流。
张家明副市长在开班动员讲话中指出,从街道历史发展看,无论是在体制形成时期(新中国成立)、职能扩张期(改革开放后),还是在职能深化时期(奥运会前后),街道工作的重点和内容虽然有所变化和调整,但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承载着城市绝大部分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功能,是政府实施城市管理的最主要承担者。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原来由各单位承担的大量社会职能向社会转移,各种服务管理工作向街道、社区聚集,街道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中枢作用。
他提出,街道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处于城市工作的第一线,是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环节,是党和政府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纽带,是城市治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加强街道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深化首都城市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积极应对基层社会治理新形势的现实要求,是加快适应首都城市化进程的坚实保障。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街道工作,特别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以来,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街道改革创新力度,并在2018年把“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作为“一号改革课题”,进一步突出街道的地位和作用,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得到了中央深改委会议肯定。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当前街道工作中存在的责权利不对等、统筹手段欠缺、职责事项内容无限膨胀、街居关系不明晰等突出问题,制约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必须加以破解。
对于做好下一步工作,张家明副市长要求,解决当前街道工作面临的矛盾问题,关键还是要靠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吹哨报到”改革向党建引领深化、向街道改革深化、向社区治理深化、向受理群众诉求、解决群众身边问题深化,打通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形成“党工委领导、办事处指导、各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