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部开展仲裁工作驻在式调研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为更好地促进仲裁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近日,司法部组成8个调研组,分赴黑龙江、浙江、河南、山东、湖北、福建、重庆、陕西8个省(市)开展驻在式调研,全面了解15个市仲裁工作开展情况,发现问题、找准短板、提出对策。调研中,各地期盼加强对仲裁机构和仲裁队伍的监督管理,尽快成立中国仲裁协会。
调研组实地走访了哈尔滨、青岛、武汉、西安等17个仲裁委员会,与法院、发改、财政、税务、人社、编办、商会等部门的同志以及律师、仲裁员、仲裁秘书代表等进行座谈。
调研显示,近几年来,仲裁在服务国家全面对外开放发展战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进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新经验。
一些仲裁机构积极开拓创新,探索出诸多有益的仲裁法律实践。武汉仲裁委积极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成立“中国长江航运仲裁中心”,推动建设华中地区最大的海事海商仲裁基地,有效增强了武汉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重庆、厦门、驻马店等仲裁委紧紧围绕当地党委中心工作,开展“百名仲裁员服务百家企业”“一帮一、结对子”等多种仲裁活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西安等地仲裁委积极服务自贸区建设,在自贸区服务大厅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开设仲裁窗口,提供及时专业的仲裁服务;广州、衢州等地仲裁委充分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大力推进互联网仲裁,建立网络化的案件管理系统,开展线上仲裁、智能仲裁,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大大节省了当事人的时间和成本,提升了服务效能。
在各地调研中,调研组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全面对外开放的深入实施,仲裁工作面临着仲裁委员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仲裁发展秩序不规范、仲裁国际竞争力不强、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支持保障不到位等新情况新问题,影响了仲裁作用的发挥,制约着仲裁公信力的提高。
在调研过程中,各地对进一步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期盼尽快成立中国仲裁协会,切实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加强对仲裁机构和仲裁队伍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仲裁工作质量,提升仲裁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