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委员宋纪蓉:建议成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标准制定委员会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我每天工作在世界文化遗产地故宫博物院里,文物的科学保护修复是我的责任。文化遗产的保护任重道远,还有一些科学的理念和方法需要我们去建立。”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故宫文物医院院长宋纪蓉建议有关部门成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标准制定委员会”。
据了解,我国从1982年起开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工作,36年来使得一大批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存至今。
宋纪蓉告诉记者,2018年4月11日至4月20日,她参加了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专题”调研,并参加了5月25日汪洋主席主持召开的双周协商会,在会上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为题目发言。
在调研中,她发现一些地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中的随意性,以及缺乏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在某地一个修缮完成好的寺庙调研时,当宋纪蓉问对方是否有预防性保护措施?如果发生地震,如何防止佛像、房屋被损?对方的回答是:倒了再建。
“为何要倒了再建,我国目前已有良好隔震效果的减隔震防护装置等。只要运用好这些科学技术,完全可以未雨绸缪,使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屹立不倒。”宋纪蓉说。
作为故宫文物医院院长,关于科学保护修复文化遗产的方法,宋纪蓉很有发言权。2016年故宫成立了全球第一所文物医院,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文物“诊疗”设备,在这里修复的文物都有专属“医疗档案”“主治医生”和“治疗方案”。
宋纪蓉希望可以借鉴故宫的文物保护思路,建立更为科学管用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体系。她建议有关部门成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标准制定委员会”,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科学化保护修复,需要各类标准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等,以及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让专业的人干好专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