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岳喜环履职记

    她,助弱帮困传递爱心;她,兢兢业业乐于奉献。2018年,她被评为“安徽司法行政年度榜样人物”,安徽省司法厅授予她“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与需求,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在所有建议中,我最想说的就是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整治力度,最好是立法,让我们乡村美起来。”32日晚,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泗县泗城镇花园井社区书记、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岳喜环到达代表驻地还来不及休息,就马不停蹄地接受了民主与法制社记者的专访。

    2019年是岳喜环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二年。她告诉记者,履职的准备工作早在去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相关资料,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研。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经常深入基层走访父老乡亲,倾听他们的呼声,广泛征集民意。”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岳喜环带来了十几条建议。为了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记者看到,其中有的建议,仅仅是辅助资料就有厚厚的一沓。

“当代表为人民”

    人大代表是人民的“喉舌”,代表人民说话、为人民“代言”。岳喜环经常这样说:“人民选我,我当代表就要为人民。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把人民群众的意愿带到两会上来。”

    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岳喜环做了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大会发言。该发言得到了财政部的高度重视。就在春节前,财政部工作人员还主动和岳喜环联系,并表示:参与了这项建议的办理,感谢您提出很多好建议,感谢您对财政工作的支持。

    今年全国两会上,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幼儿教育、养老等这些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话题,都是岳喜环建议中关注的内容。

    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议中,她讲到皖北农村基础设施欠账多,发展资金短缺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为此,她建议加大宣传让农村居民自觉养成环保意识,加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因地制宜制定人居环境专项资金的奖补,扩大基础设施投入保障,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条例或法规建设。

    在乡村振兴方面,她建议加大对基层财政投入,人才对基层倾斜,提高人才的待遇。

    此外,岳喜环还提出了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提高养老标准满足贫困老人需要特护人员的建议,以及加快执行立法、合理配备员额法官等十几条建议。

    岳喜环说,今年她带来的建议,都是经过充分的走访、座谈、调研,确保代表真实民意,切实反映基层呼声和诉求。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首要就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另外就是利用人大代表的权利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各种问题,同时积极监督和督促各级党委政府解决问题。”岳喜环表示。

“耐心细致化解

社区矛盾

    事实上,如何履职仅仅是岳喜环所有工作中的一部分。此外,岳喜环还担任安徽泗县泗城镇花园井社区社区书记、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社区书记被称为“小巷总理”,其实就是大事小事都要管。为了解决居民所需,岳喜环平时工作很忙,她带着社区干部走街串巷了解情况,收集意见,思考办法。遇到居民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立即想办法解决。

此外,调解也是岳喜环的老本行。她从20岁开始调解工作,34年来她调解的大小矛盾上千起,调解成功率、协议履约率均达98%以上,她的足迹踏遍辖区各个角落。她创新调解方式,面对社区经常发生的宅基地纠纷,岳喜环找出《六尺巷》的历史典故贴在了社区的便民栏内,送到有矛盾的居民家中,劝导群众宽心和礼让,花园井社区这类矛盾的发生率大幅降低。

    2018年经她调解的矛盾纠纷有20多起。这些纠纷多是家长里短、物业纠纷等鸡毛蒜皮的小事。过去一年时间里,花园井社区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多年来,岳喜环总结和探索出的“五用”(用心、用情、用理、用法、用权)促调解的做法,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以岳喜环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室也将挂牌。此举将更好地发挥枫桥经验的作用,让社区的和谐与稳定再上一个新台阶。

用创新思路为民办实事

    作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岳喜环也深知仅靠个人的力量去调解是远远不够的。她要做的是用好调委会主任“班长”的职权,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我的调解室是一个团队,不是我一个人在调解。”岳喜环说,现在,这个调解团队由十几个人组成,其中有乡贤、社区妇联主任、退休干部、党员、社区五老、志愿者等等。这个团队的积极性很高,社区居民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像乡贤等都会主动站出来出面调解,由于他们在社区有威信,容易得到居民信任,因而化解矛盾的效果也相当好。

    此外,岳喜环还提出在社区设立泗县人民法院家事审判点,加大法院庭前调解力度的想法。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设想,岳喜环说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需要,一是以案释法的需要。待审判点建成后,有的案件就可以下沉到基层。社区居民一旦发生家庭矛盾,在家门口的审判点就能通过法院庭前调解得以解决,同时达到以案释法教育他人的目的。目前,该审判点正在实施和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