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梅埠特色”

    2018年以来,山东临沂经济开发区梅家埠街道按照开发区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打造以“品牌化、区域化、生态化、休闲旅游”为主要核心,集产业布局、历史亮点等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奏响了乡村振兴曲。

□本社记者 田雄

□王金霞 付滢 荣蕾

    楼房绿树掩映,道路整洁干净,高标准建设的扶贫大棚内硕果累累……初春,山东省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梅家埠街道的街头巷尾已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随着一项项惠民利民政策的实施,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村居平安、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在梅家埠街道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我们刚刚申请下来了蜂蜜商标,围绕这一当地特色,我们又创新打造了‘蜂巢’党建,来实现‘党群共建,和谐发展、共同富裕’目标。”梅家埠街道黄贺城村第一书记李宝荣向记者介绍该村党建品牌——“蜂巢式”党建时,这样说道。

    素有“蜜蜂王国”之称的黄贺城村花源充足,蜜蜂养殖历史悠久,养殖经验丰富,拥有标准化养蜂场。创新发展的“蜂巢式”党建,以党员为“蜜蜂”、党员责任区为“蜂孔”、党支部为“蜂巢”,党员群众紧密相连,党员心中有群众,群众身边有党员,共同开展文明新风教育、党员带头提升技能、结对帮扶关爱困难群众。

    黄贺城村“蜂巢式”党建只是梅家埠街道抓党建促发展的一个缩影。记者获悉,2018以来,该街道以“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主线,通过“党建+”工作模式,开启了服务企业和群众的“直通车”,并结合各村实际,组织实施了“党建+田园综合体”党建创新项目,将党建引领和田园综合体建设融为一体,打造田园党建特色服务品牌,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党员群众创业致富和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

    记者还看到,在该街道醋庄后村,一座集卫生室、康养中心、党建主题公园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在该村建起。这是梅家埠街道联合市派第一书记工作组筹资建设的。该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党的建设在基层生根。

    村居文化广场、鲜切花、草莓大棚的建设,让“党建+乡村振兴”模式得到了充分的实践检验,逐步呈现出“梅埠特色”。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这6个大棚种的是鲜花,对面种的是草莓,稍微远一点的大棚里种的是蔬菜。”在醋庄后村种植现场,李宝荣向记者介绍,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街道逐步探索出乡村旅游、智慧农业、观光采摘、创意文化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走集现代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新路子。

    “以前大棚只种传统的农作物,起早贪黑忙活一年,一个大棚的收入也就1万元左右。如今依托‘田园综合体’建设,一个大棚的收入达到5万元左右,翻了好几倍!”村民张永建高兴地说。

    记者获悉,在梅家埠街道友谊村,“荷塘月色”规划正由图纸变成现实。街道倡导将单一的农业种植经营转变为综合经营和立体经营,引导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开发方式转化,将草木种植、水产养殖以及观光旅游等三大产业有机结合。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一道环形沟渠已经挖成,高处的荷塘正在水中慢慢蓄积着养分。而在王贺村,还建立起1000亩桑蚕养殖基地,延伸产业链发展桑果、桑叶等深加工制造产业,推出了蚕丝被、桑蚕茶等多元化产品,此外,还有万亩甜瓜、黄瓜和番茄等多彩多样的特色农业种植。

    因地制宜,灵活施策,抱团发展,连片打造,梅家埠街道特色农业遍地开花,正逐步建立起各具差异化特色化的产业品牌。

传递民生改善福音

    村里脏乱差,道路坑坑洼洼,何谈乡村振兴?

    为此,梅家埠街道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投资1130万元完成5个村居美丽乡村建设,硬化道路2.45万平方米,修建排水渠3.3万米,改厕1546个,一项项惠民项目的完成,正在让人居环境好转。

    “这条路也就百十来米长,但几十年没通了。”张贺北村第一书记宋君宜说。如今,他站在崭新的水泥路上,看着来往通行的车辆,别提多开心了。之前,因邻村纠纷,张贺北村一条出村路久久未通,村民出行需绕道几里路才能出村。为此,宋君宜配合街道工作组做工作,终于让两个村放下芥蒂,顺利打通出村路。

    “路通了交通就便利多了,住的楼房宽敞又安全。”正在梅家埠街道月亮湾社区中心广场陪着孙女玩耍的村民赵阿姨感慨地说,如今群众的住房、医疗、教育、交通、卫生等条件都得到了改善,生活环境变好了,乡亲们整天开开心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