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北京警方破获环食药旅领域刑事案件700余起
本报讯(记者汤瑜) 近日,记者从北京警方获悉,2018年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破获环食药旅领域刑事案件700余起,刑事拘留1100余人,同比上升31.8%;办理行政案件近800起,行政拘留800余人。其中,环境领域自侦案件占比率同比上升15%,食药类案件破案、刑事拘留人数同比分别上升32.1%和49.1%,旅游领域刑事拘留人数同比上升110.3%,全年旅游投诉同比下降67%。
此外,依托与市级行政机关建立的42项工作机制,开展联合执法3800余次,整治突出问题1200余件,清理“散乱污”窝点870余处,查处、捣毁食药领域“黑窝点”“黑作坊”800余处,关停旅游购物店近30家。
聚焦民生领域犯罪
进行专项打击
环境、食品药品和旅游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全局环食药旅系统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领域违法犯罪,成功侦破了彭某某及庞某某为首的2个特大跨省制售假酒团伙系列案,昌平卜某等人和房山王某等人盗采砂石案、昌平“六合成观光园”违规建设大棚房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以及全链条打击全市首起旅游领域非法“一日游”案等一批重大典型民生案件,开创全市打击环食药旅领域违法犯罪的多个首例。
2018年,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环境保卫战,总队在大气、水、土三个领域深入推进“蓝天一号”“蓝天二号”“清河”“净土”等专项行动,抓获并作拘留以上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30余人;围绕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先后开展“猎酒”“净网2018”、整治网络送餐、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整治非法行医等专项行动,刑事拘留近900人,铲除各类黑窝点、黑作坊800余个;围绕旅游秩序维护方面,严厉打击非法“一日游”专项行动,期间成立专案组,查清链条式经营团伙,打源头、查幕后,经过连续5个月的缜密侦查,开展多波次专项打击,成功打掉全市首起旅游领域非法“一日游”全链条犯罪团伙,刑事拘留“门店、旅社、导游、司机、票提”等相关违法犯罪人员65人,实现了非法“一日游”的全链条清整。
建成20个“河长+警长”
河湖执法警务站
据市局环食药旅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环境、食品药品、旅游领域乱象问题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监管责任的部门较多,单靠一个部门很难有效根治。2018年,全局环食药旅系统坚持优势互补、增强合力、整体联动的“共治”思路,通过长效机制建设和联合执法常态化,推动综合整治提质增效。
2018年,在前期与相关行政机关建立21项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先后在国土、农业、食药、医疗卫生等领域与相关行政部门新建21项协作机制,推动实现了同步响应、同步出击、同步查处的共管格局。
在环境领域,推动建成了20个“河长+警长”河湖执法联合警务站,实现对全市12个主要流域全覆盖;与市生态环境局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就全市30余家机动车检测场强化管理,建立了区机动车管理站与属地派出所“双对接”工作机制;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签订《关于建立打击国土资源违法犯罪联动执法机制的意见》,建立了联合办案、信息共享等7项工作机制,用制度保障国土资源保护工作;在食药领域,响应市委市政府“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部署,着力破解行刑衔接“最后一公里”难题,建立了公安派出所与食药监所“所所衔接”的协作执法保障工作机制,形成了打击整治合力;在旅游领域,依托旅游执法配合协调小组及重点旅游区域综合执法站,严厉打击整治旅游乱象,实现了全市国庆节期间非法“一日游”零投诉的突破。
此外,2018年,全局环食药旅系统依托与市、区、街乡三级行政部门协作机制,实现了市、区两级联合执法常态化、基层化、同步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散乱污”企业、机动车检测场、河湖流域执法、餐饮行业、医疗机构、涉旅重点区域及购物店乱象等系列整治和“点穴式”执法3800余次,清理突出问题1200余件。
发动社会力量
共筑安全防线
2018年,全局环食药旅系统充分发挥专业警种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全力服务打击整治工作。
总队调动环食药旅领域企业、社团、协会、群众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打击整治违法犯罪行列中来,与相关互联网公司对接,建立警企协作基本框架,与药品、桶装水企业协作配合,扩大案件线索来源,逐步形成警企协作服务打整新战法。在打击整治网络餐饮乱象行动中,与网络订餐平台企业合作,相关企业开展信息筛查,并向公安机关提供涉案线索,有力督促行业自律;在打击假酒犯罪的“猎酒”专项行动中,组织相关酒企同步跟进,及时解决真伪鉴定问题,实现打击整治效能最大化。
依托“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5·19”中国旅游宣传日活动,以及主办第一届“守护食药安全、民警在您身边”主题宣传日活动,共开展310余次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发动群众参与到打击环食药旅违法犯罪活动中来,全力营造严打严控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