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构建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社会治理事关国家发展与稳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用新技术、新手段、新理念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更是新时代成为13亿中国人民期待的焦点。

  所以,加强智能化建设,优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尤为重要。

  充分发挥新技术的基础作用,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手机等新技术大规模的、创新的、无处不在的数据应用正在重构乡村、社区、基层社会的基础结构和治理体系,数据技术将进一步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广大城乡群众很多事情变得更容易、更便宜、更丰富。党和政府更好地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更快捷顺畅便利。由软件系统、App自动生成的调查结果,增强了客观性、精准性。未来的新技术和科技图景正在构建一个全新的社会和未来世界,以市、县、街道社区、镇村综治中心(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大数据云平台正在全部搭建完成,智能化技术正逐渐构建起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凝聚起强大的合力。

  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新机遇和新挑战。构建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动作为。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国人民的生活告别了“票证时代”、走过了“温饱阶段”,迎来了“全面小康”,这些为我们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与之密切相关,我们在社会治理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化,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人已从过去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家庭规模小型化和少子高龄化现象,代际关系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紧密,由此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二是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失衡和利益固化的藩篱逐步被打破,利益相对均衡的新常态逐步形成,但这必然会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由此导致的社会问题可能会更加复杂,需要社会治理解决的问题也更加复杂。三是民生诉求全面升级,新时期的民生诉求已不再满足于吃饭、穿衣等问题,而是普遍要求公平正义和全面提升生活质量。人们的维权意识和维权方式也逐步从个体维权向集体维权,从底线维权向发展维权转变。四是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截至2018年全国现有约8.02亿网民、15亿手机用户、突破10亿微信用户,社交端口同时在线人数突破3亿,互联网全方位地改变了人们生活,也给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上述变化既是我们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平安中国建设面临的重大机遇,也是新时代必须妥善应对的重大挑战。

  新科技、新手段支撑起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和动力。大数据技术带来数据的大爆炸,在一个数据驱动的世界里,目前难以做到的事情将会变得更加容易,使用大数据系统来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社会治安、维护公共安全、防范社会风险能够更快、更低成本,也将为社会治理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虽然世界在变化,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我们现有的经验、知识、能力无时无刻不在“折旧”,每一个人都面临与时代“脱节”的风险。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和工作方式、学习新的技能。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可能性,我们要为运用新技术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兴奋。大数据变得如此之大和复杂,传统的社会治理决策处理程序、流程、文件、会议,或者工作方式已经不足以获取、共享、存储和搜索所有的信息,更不用说做任何预测分析了。截至2018年9月,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约为10.8亿,其中55岁以上的月活跃用户约有6300万。在用户画像方面,微信团队还公布了不同年龄阶段的用户聊天时最爱用的表情,其中“00后”最爱用“捂脸”表情,“90后”最爱用“哭笑”。2018年,微信消息日发送次数达450亿次,较2017年增长18%;音视频通话次数达4.1亿次,较2017年增长100%。值得注意的是,视频通话用户比2015年多了570%,随时随地“微信见面”已成为一种日常。与此同时,微信用户的人均通讯录朋友数量也比3年前多了110%。在智慧生活方面,2018年每月使用微信搭公交地铁的乘客比2017年增加了4.7倍,每月使用微信高速出行的人数比2017年增加6.3倍,扫码缴费、无感支付正在为高速服务不断加速。全新的数据就是全新的问题,整合系统内外数据资源,揭示海量数据背后蕴含的规律性、关联性问题,分析研判基层民众的新需求、新动态,为社会治理新变化、新趋势提供强有力的科学决策,建立社区精细化管理治理工作模式,对社会矛盾和风险作出定性定量分析和预警,努力实现防患于未然。

  加强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的结合,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中国正在建立起全世界最强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系统。“雪亮工程”建设是中国政府投资打造的民心工程,是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公共安全防控全域化、高质化、智能化、一体化的安防工程,建成之后,中国的城市治安管理将得到极大的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将更加现代化,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度。以更优的标准推动“雪亮工程“建设,推动视频数据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健全人脸识别、以图搜图、人车物异常为检测等功能,提高视频图像智能化应用水平,确保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控、全程可用的目标。在一个有着成千上万个应用程序以及百种设备的世界里,要想讨得人类的欢心不难。一度认为只能由人来完成的任务和工作,现在越来越多地与机器一起完成。只要提供正确的数据,算法就可以进行调度、分析、决策、预测、算法已经渗透到各种简单重复的任务中,为我们提供从大量数据中获取的有用信息。机器需要越来越多的数据,第一次打破了不同行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壁垒。云计算平台掀起了大数据浪潮,云计算系统可以在几乎没有限制的、价格低廉的标准化服务器上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布并行处理。不仅仅是数以千计的应用程序及其数以亿计的用户会产生数据,在未来10年中,估计会有超过1000亿台设备将连接到互联网,每台设备都有几十个传感器。超过万亿的传感器将从物联网的各个角度收集数据,包括可穿戴设备、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卫星或者摄像机。随着大数据浪潮的到来,以及随之而来的物联网浪潮,我们从普通的互联网来到了“万物互联”时代,通过网络把无数的设备与人连在一起。新一代人工智能必将支撑起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更加完善的体系,人工智能友好的环境正在被创造出来,智能技术无处不在,基层活力不断迸发。智能化将成为社会治理迈向现代化的鲜明标志,人工智能、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打造出具有中国气派、引领世界潮流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方便,全方位提高百姓的安全感。中国要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让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食品更安全、交通更顺畅、社会更和谐有序。中国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不是权宜之计,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度。也将为全球社会风险和不确定性,社会的安全需求不断增加,有力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突发事件、暴恐事件等提供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 

  (作者系“大数据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课题组组长、首席责任专家,中国工匠学院执行校长,国廷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