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法学会召开新时代法律翻译人才培养座谈会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近日,上海市法学会召开新时代法律翻译人才培养座谈会。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施伟东主持会议,要求抓紧培养一批政治上可靠、专业上过硬的高级法律翻译人才。

  施伟东指出,为更好地服务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上海市法学会要抓紧培养一批政治上可靠、专业上过硬的高级法律翻译人才,为未来广泛开展以上海为主场的法学法律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提供专业法律翻译团队。这个团队的成员,既要精通法律,又要具有高超的外语水平,要善于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推动中国前沿法学研究成果对外传播交流,推动中国在国际法治话语体系中地位的提升。

  施伟东表示,高级法律翻译团队采用志愿者模式进行管理,是上海市法学会拟打造的2000人规模的上海法学法律志愿者服务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融合各法学院校和法律实务部门的法律翻译志愿者队伍,力争形成整体优势。开展这项工作,不仅是为了健全上海对外法学交流的阵地与抓手,更重要的是发现人才、挖掘人才,为做好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市法学会法学翻译研究会会长、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屈文生教授表示,做好法律翻译要善于突破术语、文化的障碍,实现在不同法治文明之间的“自由穿梭”,任务艰巨但意义重大。上海市法学会组建高级法律翻译团队,是惠及学术圈、实务圈的“大动作”,关乎上海法律翻译人才的培养、文化的传承,与上海对外开放、国际交流发展的阶段和要求相匹配。建议通过借助现代化翻译技术,建立项目团队制,加强流程控制,完善沟通渠道,健全工作规则,做好团队建设。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上海银行业纠纷调解中心的法律翻译专家学者和多家律师事务所的涉外律师参加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