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有温度的“普法使者”
从组织开展法律大集到建设农场法治文化,从受理法律咨询到开展法律讲座,从制作各种宣传图板到深入基层了解群众诉求。五年来,从年初到年终,他怀揣梦想,一心为民,用辛勤的付出令当地基层普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记黑龙江农垦名山农场基层法律工作者陈腾
2013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法学专业的陈腾,怀揣着青春梦想,来到了黑龙江农垦名山农场。
在农场,“法学专业高材生、大学本科学历”这些头衔和光环,让很多人向这个刚毕业的小伙子投去羡慕的目光。
然而,陈腾本人没有表现出任何优越感。他深知,社会大课堂才刚刚开课,憨厚谦恭、朴实干练、勤奋好学的他很快就进入角色,也开始了他在基层工作的第一步。
从组织开展法律大集到建设农场法治文化,从受理法律咨询到开展法律讲座,从制作各种宣传图板到深入基层了解群众诉求,陈腾的工作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近5年来,陈腾无偿为职工群众代写了几百份法律文书,让一个个不幸的家庭看到了希望,陈腾用他的真心、真情换取了百姓的信任和认可。
为了让基层单位更好地用法律来为百姓服务,进入冬季以来,陈腾把开展法律讲座的重点放在基层单位。利用冬季农闲时间,他向各单位宣传一些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用得上的法律知识,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一致好评。
扎根基层 钻研业务
打铁还需自身硬,干好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有超人的本领。为了尽快成为一名专业的普法工作者,陈腾一头扎进工作里。
遇到疑难的问题,陈腾就向领导和同事请教,向书本请教。就这样,他边学边干,边干边摸索,很快就可以独立工作了。工作中,陈腾努力用心,他把职工群众咨询的法律问题作为自己学习的主要内容,将案例及解答过程记录到一个本上,有时间就翻看研究,加深印象。
为了更好地服务老年群体,陈腾每年都要去和基层单位的领导沟通,深入到农场社区、管理区、学校、基层单位、农场大集等地去宣传、授课和讲解。除了回答群众咨询和疑问,他还把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和热点新闻改编成法律案例,让更多的人知晓。
一次,陈腾在社区进行普法讲座。普法结束后,一位老人战战兢兢地拿出一张借条,让陈腾帮忙看看借条是否还有效。看过借条,陈腾耐心地向老人解释并提出建议:“大爷,咱们国家法律规定借条的诉讼时效从双方约定的还款日计算。你这个借条还款日期到了,但还没过诉讼时效,你得赶在这之前去法院起诉。”
经过这样的讲解,老人恍然大悟,他赶紧找到借款人,双方只用了1天就达成了调解协议。20天之后,对方当事人就按照调解协议偿还了第一期借款。77岁的老人颤抖地握着陈腾的手感激不尽。
像这样发生在陈腾身边的事儿还有很多。这些年来,陈腾用心走好工作中的每一步。2015年,陈腾凭借自身的努力通过了司法考试,也让他的职业生涯更加坚定而自信。
创新载体 用心普法
如果说做好常规工作只能算称职,那么想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对此,陈腾深信不疑。
为了让一个个生硬的法条更容易被大众所理解和掌握,作为一个“80后”,陈腾借助自己在新型传播手段上熟悉的优势,尝试以名山司法分局的名义注册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并发送一些单位新闻、转发法律知识。就这样,名山司法分局成为管理局司法行政系统内第一个创建公众平台的单位。名山司法分局的做法影响和带动了一批司法行政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随着信息发布量逐渐增多,网上公众平台的影响力不断增大,现在陈腾又创建了一批普法微信群,更加方便了与群众的直接交流。
陈腾创新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止。为了让普法与受众联系得更加紧密,他不断思考,大胆实践,希望能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让职工群众学习到法律知识。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腾发现微电影的这种艺术形式很适合,他便开始尝试制作法治微电影。没有剧本,他就自己创作,向各个单位的高手请教。没有演员,他就找领导协调,邀请文艺爱好者参演。没有经费,他就与农场电视台沟通,使用新闻采编设备剪辑制作。
现在,由陈腾创作的法治微电影《邻里》《岔路》《宪法人生》等近10部微电影、微视频、微型纪录片均收到很好的社会反响,并在上级台播出。
积极践行 一心为民
在工作中,陈腾既秉承法条的权威和严谨,又有一副柔肠和关切,尤其为了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他动心动脑更动情。
为了生计,农场居民魏诗雨在一处建筑工地干点零活。一次,他在驾驶运输建材的车时发生意外,造成盆骨骨折。工地负责人只支付了一部分医疗费,并与魏诗雨达成了额外赔偿8万元的赔偿协议。
在魏诗雨治疗结束后,便开始了漫长的索要赔偿的进程。一次次去索赔,一次次失望而归。眼看着工程结束,后续治疗费用还没有着落,魏诗雨心急如焚。他试着找到了名山司法分局。彼时,陈腾刚刚请完年假打算回家帮忙秋收,当他看到魏诗雨失望的眼神,决定留下来帮助他。
经过认真研究案情,梳理法律关系,在陈腾的头脑中,诉讼方案逐渐清晰。陈腾帮助魏诗雨找律师,通过起诉工地项目方要求对方履行赔偿协议,并为魏诗雨出庭应诉。该案后经法院审判,判决项目方履行赔偿协议,魏诗雨拿到了属于自己的8万元赔偿款。
这就是一个基层普法工作者的行为日常。他没有骄人的业绩,没有高昂的口号,有的只是辛苦的付出和为民的情怀。陈腾用他的真心、真情换取了百姓的信任和认可,让一个个不幸的家庭看到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