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朝阳检方:2018年金融犯罪捕诉案件同比增长90%
本报讯(记者薛应军) “2018年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共受理金融犯罪捕诉案件1166件2330人,同比增长90%、84%。”近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发布《金融检察白皮书(第三辑)》(简称白皮书)显示,过去1年,北京市朝阳区内金融犯罪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涉案人数明显上升。从2016年8月至今,朝阳检察院金融部依托认罪认罚从宽处理机制为投资人挽回经济损失共计13110.09万元。
白皮书显示,北京近七成的金融犯罪案件及新型互联网金融案件都发生在朝阳区。近年来,P2P行业发展迅猛,呈现强劲发展之势,但有一些不法分子假借金融创新名义,实施非法集资犯罪活动也日益频繁。朝阳检方受理的案件中,主要集中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信用卡诈骗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等20个罪名。
据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吴春妹介绍,从金融犯罪案件整体情况看,具有非法集资类案件呈激增态势、资产处置既患寡又患不均,挽损、盘活、清偿率低成集体访“死结”、骗取贷款案件暴露金融机构自身风险漏洞、出现特大伪造货币、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系列案件等特点。其中,非法集资类案件数量井喷,且办理难度较高,常披着伪金融创新画皮。如赵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犯罪嫌疑人以做伦敦现货黄金,承诺6%至8%的高额月化收益率为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亿余元。
白皮书进一步揭示了这些金融犯罪案件的深层次原因:一是P2P网贷平台违规经营是风险爆发的根本性原因;二是金融法律规范仍局限于被动调整状态;三是金融监管仍存在“真空”地带且缺乏有效联动机制;四是部分金融机构审核把关不严,监管存在漏洞;五是群众投资防范意识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