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方法学会开创新时代工作新局面

2018年,全国地方法学会用一年的探索和努力,为自己在年度考核中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社记者 周頔

2019年新年伊始,中国法学会会员部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之中。

作为中国法学会联系和指导地方法学会建设的部门,每年这个时候,他们都要组织对地方法学会上一年度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随着一份份汇报材料通过传真、邮件从全国各地来到会员部,全国地方法学会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和亮点经验也逐渐显现出来。

2018426日召开的全国地方法学会工作座谈会上,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要求:“以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地方法学会建设创新发展,全面开创新时代全国地方法学会工作新局面。”

如今2018年已经过去,全国地方法学会用一年的探索和努力,为自己在年度考核中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国法学会会员部主任张所菲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谈道,一年来,全国地方法学会工作蓬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法学会工作的整体跃升。

地方法学会机构建设

蓬勃发展

努力实现“地方法学会全覆盖”和“地方法学会党组全覆盖”是近年来中国法学会的重点工作。在过去的2018年里,地方法学会的建设和党组建设又取得了新进展。

据了解,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地市法学会410个,占全国地市总数的98%,县市区法学会2639个,新增92个,占全国县区总数的95.5%28个省份在市县全部成立了法学会。

地方法学会除了在机构设置上进一步完成了“全覆盖”的要求,法学会的党建工作也在同步展开,切实保障党的领导贯穿于法学会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据了解,目前全国32个省级法学会中,已有24个设立了党组,4个已经批准设立党组。15个副省级城市法学会中有11个已经设立了党组,还有145个地市法学会和964个县区法学会设立了党组,比2017年新增512个。

山西、吉林、河南、广西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法学会党组全覆盖。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福建、山东、河南、四川、宁夏等10个省级法学会所属256个研究会全部设立了党组织,其他省份也有120个研究会设立了党组织,总数相比去年新增了137个。

除此之外,吉林、河南、广西还设立了研究会行业党委。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组织领导的一种组织模式的创新,行业党委是加强法学研究行业党建工作的一种有益探索,对加强党对法学研究领域的政治引领、提升法学研究能力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地方法学会改革方案

逐步落实

2017年中旬,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同意,《中国法学会改革方案》印发。

改革方案中提出了“推进各级法学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加大对市县级法学会工作的指导力度”“吸纳基层一线优秀法学法律工作者加入法学会”“健全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机制”等多项内容,涉及地方法学会工作方向和工作模式。

为此,地方法学会积极响应中国法学会指导要求,对照《中国法学会改革方案》纷纷出台了各省法学会自己的改革方案,并逐步落实改革工作。

截至2018年底,已有16个省级法学会出台了本省区市法学会改革方案,其中吉林、黑龙江、上海和重庆4个法学会改革方案由省市委办公厅印发,河北、浙江、福建、河南、广西、青海和宁夏7个法学会改革方案由政法委印发,江西、海南、云南、西藏和陕西5个法学会改革方案由法学会印发。

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方案落实,以福建省法学会、郑州市法学会为代表的地方法学会还召开了深化改革研讨会、改革推进会等,就健全工作机制、创新活动平台、完善组织体系、加强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推进。

按照中国法学会改革方案的部署,全国地方法学会要依托地方实际情况建立研究会,开展法学法律研究工作,并且积极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工作。

截至2018年底,省级副省级法学会研究会总数达到973个,比上年新增114个;市县法学会研究会已超过1200多个。各个地方法学会还建立了27万余个法律诊所、法律服务站、法律顾问站、信访工作站、调解中心、法治实践教育基地等,广泛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为了更好地指导地方法学会的建设与改革,2018年会员部多次赴地方调研工作,其中参加中国法学会领导赴地方调研8次,会员部组织调研4次,参加省级、副省级换届工作4次,编发地方法学会工作动态18期,不断将调研总结得来的地方先进工作经验向全国法学会系统进行推广。

区域论坛质量影响双提升 

举办论坛是法学会开展工作、推进法治建设的有效形式。

“东北法治论坛”“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长三角法学论坛”“中部崛起法治论坛”“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西部法治论坛”“全国副省级城市法治论坛”共同构成的7个区域法治论坛,目前由中国法学会指导、区域内省级法学会共同主办并轮流承办,多年来已经形成一定特色。

2018年度的七大区域法治论坛,分别围绕“优化营商法治环境,助力东北振兴发展”“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法治保障”“城乡融合发展的法治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与法治服务保障”“新时代区域法治合作机制创新与发展”“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新时代城市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等主题举办。

区域论坛强调突出问题导向和实践特色,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共性问题,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持,为理论研究成果提供“出口”和展示的平台,切实体现出法学会作为“智库”的价值和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区域论坛的质量和影响力,中国法学会会员部研究制定了区域法治论坛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区域法治论坛的定位,规范区域法治论坛活动。

论坛强调突出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突出开放性、实践性、“接地气”和短平快的特点。与此同时,论坛的主题作为中国法学会重点委托课题,有效提升了论坛的影响力。

据了解,2018年,7个法治论坛共征集论文9605篇,获奖论文有564篇(其中一等奖61篇,二等奖169篇,三等奖334篇),实务部门获奖论文共计402篇,所占比例达到70%

2018年,地方与中国法学会所属研究会首次合作举办区域法治论坛,取得了明显效果,提高了论坛质量,扩大了区域论坛影响力。

普法基层行活动推广深入

“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是由中国法学会、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的“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青少年大型普法系列活动的内容之一,目前已经在全国32个省市全面铺开。

该活动由中国法学会会员部联系全国地方法学会推广开展,至今已经取得丰硕成果。

2018年全年,全国各级地方法学会共组织、参与、协办普法宣传65万多场次,参与法治宣传志愿者达到82万多人次,其中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21万多场次,各种形式的法治讲座7.6万多场次,法律服务34万多场次,模拟法庭1.3万多场次,发放普法宣传材料6400多万册/页,遍及全国2000多个区县,直接普法受众达8100多万人次。

在进行基层行普法宣传的过程中,多地法学会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项目:北京市法学会开展法学法律专家基层公益行及“爱首都、学法律、促和谐”基层普法公益行;四川省法学会连续多年在各地市州广泛开展“治蜀兴川”法治论坛;山西省法学会联合8个部门开展全省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江苏省法学会在全省连续12年举办“律苑星辉”江苏高校法律人风采大赛;云南省法学会通过创办“法治文化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等等。

每年年底,中国法学会会员部还汇总地方法学会普法基层行活动情况,编辑印制《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宣传册,制作普法基层行视频宣传片,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

全国法学会会员队伍

不断壮大

按照中国法学会改革要求,全国地方法学会积极吸纳会员入会,同时中国法学会会员部也积极吸纳团体会员。与此同时,中国法学会会员部还持续加强会员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会员服务,提高会员服务管理水平。

2018420日,中国法学会会员部在团体会员单位召开2018年度会员联络员工作座谈会,向会员联络员介绍通报了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精神,介绍了全国会员队伍现状及工作要点,并就工作开展进行了探讨交流。

团体会员单位中国知网免费为全国地方法学会工作座谈会提供了全程现场直播服务,全国法学会系统共3630个独立IP5659个客户端,12133人收看会议直播。

截至2018年底,全国个人会员达到720313人,新增个人会员81543人;团体会员达到21135个,新增团体会员2210个。

中国法学会会员部还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会员服务,建立了网上会员之家,并与瑞安宾馆合作创建了会员之家酒店,山西、河南等地也相继建立会员之家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