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推进教育脱贫攻坚
本报讯(记者任文岱) 近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通报2018年推进教育脱贫攻坚有关情况。记者了解到,教育部深入实施一系列教育扶贫重大工程项目,着力推动了精准到人的学生资助体系,学生资助政策目前已经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前、入学时和入学后“三不愁”。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介绍,今年教育部深入实施教育扶贫重大工程项目。比如,连续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目前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9.6%。实施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计划,截至2018年10月底,义务教育大班额、超大班额数量比2017年分别减少了18.9%和48.7%,为近10年最大降幅.
其他重大教育扶贫工程项目还包括: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国培计划”累计培训乡村教师和校园长540万余人次,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全国28万名农村特岗教师活跃在中西部22个省(区)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村小、教学点)。有28个省份通过在学免费、学费补偿和国家贷款代偿等方式,每年吸引4.1万名高校毕业生直接到农村中小学任教。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现全覆盖,有效缓解了贫困地区教师“下不来、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等。
刘昌亚介绍,教育部还推动了教育扶贫倾斜政策,2012年起所有“211工程”高校和中央部署高校安排专门计划,面向贫困县累计招生27万人,2018年专项计划共录取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10.38万人。同时积极探索定点扶贫路径,教育部机关承担定点帮扶河北省青龙、威县任务,目前两县已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