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圳实践(下)

    编者按: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深圳版的“枫桥经验”亮点纷呈。《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圳实践(上)》详细报道了在党的引领下,最大限度赢得民心、汇集民力、尊重民意,把基层治理的权力真正交给人民群众的深圳实践。本期刊发下篇,全面扫描深圳版“枫桥经验”的丰硕成果,以飨读者。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圳实践(下)

   

着眼点放到基层第一线

  1112日,中央政法委在浙江绍兴市召开“枫桥经验”纪念大会。会议要求,把社会治理的着眼点放到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上来,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最大限度把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今年7月,坂田街道被广东省委政法委列入新时代广东“枫桥经验”实践创新项目省级示范点创建单位,这是深圳市唯一的示范点。

  矛盾处理全过程中,“预防”的作用更甚于“解决”。一套科学的矛盾处理机制,最重要的往往不是矛盾出现后如何处理,而是矛盾出现前如何有效防范。基于此,坂田街道大力创新矛盾预警体系,加强对问题的事先研判和预测,并将许多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例如,在调处劳资事件中,坂田街道打造了以企业为责任主体的劳资纠纷源头稳控体系,让企业从“袖手旁观”到“履约担责”。目前坂田街道组建了一支1400多人的信息员队伍,实现对辖区所有企业全网覆盖。借助“信息员”这一触角,坂田实现辖区300人以上企业劳动办负责人全知情,100人以上企业情况社区调解组长也对信息随时掌握,只要有异常情况即可及时介入。当前,诚信系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大特色,坂田街道也正在探索劳资记录与诚信系统挂钩机制,试图将企业劳资记录与商事登记、融资贷款等挂钩。通过对宣传、引导和鞭策,以诚信记录倒逼企业自觉重视劳资纠纷,最大程度预防纠纷。

  社会心理服务在社会危机事件处理、社会隐患排查、社会矛盾调处、社会心态培育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围绕重点人社会心理服务,光明区和坪山区则走出了不一样的路子。位于光明区富安花园小区的V爱之家”,是深圳首家社区心理健康关爱空间。项目选址富安花园小区,充分考虑到了富安花园小区作为光明区归侨人数最多、精神障碍患者最集中以及低保户较多等因素,真正将服务输送到居民家门口,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不再谈“心”色变。

  坪山区则努力建设社会心理服务12345”体系:建设一个区级枢纽型社会心理服务中心;通过线下“坪山区社会心理关爱服务中心”及街道、社区、园区、企业心理服务站提供专业心理服务;全力建好心理咨询资质的专业队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或具备心理服务能力的社会工作者队伍、热心大众心理健康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健全心理隐患预测预警机制、心理需求服务机制、心理压力疏导机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通过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家庭,将社会心理服务送到社会各个层面。截至目前,全区心理服务平台共接待信访转介、心理危机干预等个案累计近30例,成功干预3起辖区内突发性危机事件。

   

科技是“枫桥经验”创新驱动力

 

  在深圳这座快节奏的城市里,忙碌注定是在深打拼人员的日常,对高效便利服务的渴望尤为强烈。新时代“枫桥经验”启示我们,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需求。

  南山区南园社区有996栋建筑物,户籍人口两千多人,实住人口三万多人,是典型的“城中村”。南园警务室又称“蔡坤海警务室”,是深圳为数不多的以社区警长名字命名的警务室。

  “按照过去传统的社区警务室,警务人员可能刚跟这个人接触上,他就搬走了。”警长蔡坤海告诉记者,“城中村”是需要来深外来人员的第一站,人口流动非常大。变“被动”为“主动”,开展“警务+综合治理”工程,大力提升了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在警务室,民警可根据工作需求调取监控视频,查看社区任一公共场所的实时画面。只要有人走进社区,就会被时时采集信息,处处留下痕迹,集科技应用、便民服务、社区警务、综治应急等功能于一体。今年,一位女士心急火燎地走进了南园警务室,称自己患有精神障碍的丈夫走失了,请求民警帮忙寻找。民警一边安抚该女子,一边根据其描述的外貌特征,把寻人信息发给辖区群防群治队员。没多久,有群众发现了疑似该男子的踪影,根据群众反馈的位置,民警在警务室调取了附近的监控视频。“对!是他,没错!”女子很激动地一直点头。最终,男子与妻子相聚,整个寻人过程用了不到20分钟。

  近年来,深圳市公安局将社会治理矛头直指矛盾纠纷最集中、情况最复杂、治理最困难的基层社区,创新运用高度集约的“块数据”,压实高度融合的“块责任”,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先后试点探索了龙华同胜、福田水围、南山南园、龙岗吉祥、景乐南北整治等社会治理新模式,破解了一些长期困扰的难题,提升了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同时,针对群众对高效便利服务的渴望,市公安局在互联网搭建民生警务“深微”平台,群众可办理137项服务,其中,56项零次跑动,80项一次跑动,1项两次跑动。在全市安装“警务多功能自助办证一体机”155台,24小时办理港澳通行证签注和身份证、交通违法处理、无犯罪记录证明等业务,把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人类从未停止对智慧的探索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深圳这座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城市里,各行各业时刻处在更新迭代中。近年来,福田区按照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部署,把智慧城市与数字政府建设相融合,按照“一中心、五平台、百系统”新架构,打造可感知、会思考、善指挥、有情感、能记忆的“城区大脑”,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风险防范智能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其中,面对爆炸式增长的司法需求和司法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福田法院以智慧法院建设为引领,结合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繁简分流简案快办机制改革、司法辅助事务“四化”改革,遵循案件办理流程的内在逻辑,把诉前调解、审判执行、法院管理三大关键业务作为发力点,配套推进“融·智·慧”三大平台建设,司法质效全面提升。

  2018528日下午,因整形手术失败,杨女士来到福田法院,向某医疗机构索赔10万元,法院工作人员引导她到融平台申请诉前调解。据悉,福田法院依托和深圳市中院共同开发建设的融平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信息化平台),建立线上调解模式,以推动解纷主体多元化为抓手,集聚金融、房地产、高科技等众多领域高端人才,实现诉前调解案件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构建起了源头解纷、智能调解、繁简分流的层层过滤式多元解纷工作新格局。

  李杏玲是该院特邀调解员之一,拥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她,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融平台,了解当天需要调解案件的案情,从中分析调解该案可能需要运用的心理技巧。成为特邀调解员仅半年,李杏玲共计接案536宗,调解成功70多宗。虽然不是每一宗案件都能调解成功,但包括她在内的所有调解员在调解时,会同步将当事人送达地址、无争议事实,争议焦点等信息记录在融平台,这些信息在诉讼阶段可以直接使用,做到诉调一键转换,无缝对接。

  2017628日,福田法院将智慧法院建设和案件繁简分流、简案快办机制改革结合,打造了类案全流程在线办理的智平台。目前,平台已实现要素式立案网上自助诉讼、证据审核环节引入公证、电子签章、电子送达、网上开庭和远程视频调解、裁判文书自动生成、网上执行八大功能。智平台自上线运行来,一个法官团队年均办理案件数实现2倍以上增长,案件办理周期由四个月缩短为两个月。今年111月,共在线立案28122件,已结案26305件,结案标的13.39亿元,执行到位标的约2.81亿元。

  曾经,法官每天都淹没在堆积如山的卷宗里,仅是书写裁判文书,每年都得写上20多万字。福田法院慧平台以信息化手段再造审判辅助事务流程,集约管理审判辅助事务,目前已具备审判资源集约线上智能管理、庭审语音识别同步转换文字、“流码”系统手机扫码流转案件、RPA人工智能替代处理事务、保全信息共享智能预警等功能,实现司法辅助事务从立案到归档的全流程智能化,真正解放了法官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