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建设的“广西答卷”——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平安建设成就综述
风雨沧桑一甲子,平安和谐六十载。
1949年12月11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友谊关,广西全境解放。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把12月11日确立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日,全区各族人民踏上了共同建设幸福、平安、和谐家园的征程。
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政法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度融入平安建设工作,紧扣新时代政法工作神圣使命,瞄准平安建设突出问题,精准提出通过打赢“群众安全感、非访治理、从严治警”“三场硬仗”,实现群众安全感、息诉罢访率和政法队伍执法满意度“三个提升”政法工作新格局。
平安建设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桂林市、凭祥市成功捧得中国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大力推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综治中心建设,形成了“崇左经验”和“广西经验”,成为全国“样板”;群众安全感从2011年的77.50%提升到2018年上半年的96.12%……
60年秉承一个理念
把平安稳定作为“第一环境”
有一个目标,是平安广西建设的执着追求,那就是创建大平安。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平安广西建设贯穿于加快广西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领域、多层面,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来自广东深圳的客商林永福想在防城港东兴市开一家海鲜贸易公司。10月30日,林永福来到防城港东兴市北投互市贸易区出入境办证大厅,向工作人员询问说:“我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办理手续。有什么办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办理完所有手续?”
在了解情况后,窗口工作人员杨雅琪向林永福讲解刚刚落地的“企业负责人出入境证件办理时间最多不超过3天”政策,并递上一份《东兴市北投互市贸易区企业服务需求确认表》。林永福很快就按照要求填完了表格。
第二天下午,林永福再次来到东兴市北投互市贸易区办证大厅,领到了办理好的出入境护照。
“我们在窗口单位全面推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一家人式服务’,最大限度减少审批环节、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打造‘便商利商、护商安商、尊商亲商’环境。”东兴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唐吉春介绍说。
今年来,广西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制定了《关于全区政法系统服务保障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出台了4个方面20项具体措施,为企业发展和经营活动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维护稳定,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2005年2月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建设平安广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决策时,全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始终如一地把平安建设作为第一责任,始终放在心上、牢牢抓在手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推进,用稳定“第一责任”来保障发展“第一要务”。
60年来,一届届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平安建设的高度重视,为推进综治和平安建设各项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为综治和平安建设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给予了充分的组织保障。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在广西政法系统调研时强调,要加强边境管控和社会治理,加快营造共治共享共建的社会治理格局,切实维护广西社会和谐稳定和边疆巩固安宁。自治区主席陈武要求全区政法机关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护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广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等7个规范性文件,在平安建设的政策支持、经费保障上等创造了良好条件。
全区各级党委建立健全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平安领导体制,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同部署、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
每年年初,自治区党委书记、主席与各设区市市委书记、市长以及区直综治责任单位一把手分别签订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平安建设工作列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作为衡量干部政绩、晋职晋级和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
2005年,自治区启动平安建设工作以来,自治区对95个平安建设先进单位、55名平安建设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30个县(市、区)、36个乡镇(街道)实行挂点督导,或黄牌警告,或限期整改。鲜明的考评导向,为平安广西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平安,融入政治领域:通过民主选举、民主恳谈、村务监督等创新实践,基层民主有了最有力的保障。
平安,融入生态领域:围绕“美丽广西·宜居乡村”目标,开展一系列环境整治行动,幸福家园有了最美好的期盼。
平安,融入经济领域:谋划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科学发展有了最坚实的基础。
60年坚守一个宗旨
把民心民愿作为“第一信号”
60年来,全区政法机关始终把民心民愿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综合治核心理念落到实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始终以群众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不断开创社会综合治理的新局面。
三卡屯是崇左市江州区一个普通村屯。2003年开始,崇左市江州区启动丽江新区规划建设,三卡屯47户2000多亩土地被依法征用。部分群众因对拆迁补偿标准不满,走上了信访维权之路,并且一走就是十几年。2017年,新一轮边境开发开放启动之后,崇左市委、市政府更新观念,把民心民愿作为“第一信号”,推出一系列让利于民的解决方案。
上百次的协调会、挨家挨户上门征集意见、反复修改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方案,自治、共治、法治相结合,公平、公正、公开作保证,困扰崇左市江州区多年的土地征用及房屋搬迁坚冰在阳光下消融,丽江新区开发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广西信访局局长卢万兵说,广西信访法治化建设与法治广西建设同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质量信访服务平台精心营造“到家的感觉”,业务规范化建设让群众“最多跑一次”,队伍专业化建设努力实现“人民满意”宗旨,全区信访法治化建设砥砺前行、纵深发展。
群众的诉求,成为平安建设的努力方向。针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广西公安机关不遮、不捂,敢于“揭盖子”,“神剑”行动以打开路,剑指枪爆、黑恶、毒品等突出违法犯罪,扫黑除恶行动早、布置快,战果丰硕走在全国前列,全区暴力刑事案件全面下降,刑事案件破案率、摧毁盗抢骗犯罪团伙数、抓获网逃人员量、群众安全感提升,“神剑”行动成为老百姓满意的民心工程。
群众的权益,成为平安建设的不懈追求。2013年,广西检察机关率先提出“一站式”检察服务理念,推进集控告、举报、申诉、咨询、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检察机关综合性受理平台,形成独具特色的“广西经验”。近年来平台建设不断升级,如今,三级检察机关已全部建成12309检察服务中心,还同步打造实体、网上、掌上、热线四位一体检察服务中心,检察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需要的每一个角落。
群众的期待,成为平安建设的工作重心。全区法院建成了一批具有全国水平的诉讼服务中心,立案信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达到广西法院民商事案件的50%,处于全国一流的水平。各基层法院搭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诉调对接平台,积极与妇联、司法局、律协、学院、保险协会等签订合作协议,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的低成本、高效率、好效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群众的参与,成为平安建设不竭动力。2013年以来,广西司法厅和共青团广西区委联合开展“青年志愿者彩虹桥行动”,每年招募4000名大学生,利用假期到司法所服务,至今已招募青年志愿者2.2万多名,受益群众123万多人。通过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广西实现群防群治工作由治安防范向矛盾化解、法律服务、交通安全、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拓展,为平安建设提供了力量源泉。
把民心民愿作为第一信号、把安民利民作为第一选择、把百姓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平安广西建设气贯长虹、势如破竹。
60年坚持一个动力
让治理创新助力平安建设发展
社会治理创新举措管不管用,关键看能否解决实际问题。
“每次巡边,我都留心观察,把边境线上一幅幅祖国山川沟壑图牢记心中。”莫建明是那坡县百南乡的边防助理,20多年来,他坚持在33块界碑48.4公里的边境线上来回巡逻。无论涉边开荒,还是勘查边境,从未出过一次错。
维护边境安宁稳定必须有治边管边的“法宝”。近年来,百色市德保、靖西、那坡3个边境县创新边境管控机制,建立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的边境管控协调工作机制。在五方的共同努力下,百色市边境地区红旗招展,边境经济繁荣,边民安居乐业。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边境线上的安宁图景,是广西平安建设的真切写照,也是广西不断提高政法工作水平的生动注脚。
回望60年来,广西平安建设走过的路,“接边地区治安协作机制”“路长制”“法律顾问制度”“警情全录入”“阳光审判”“跨国纠纷联处联调”等一长串关键词,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社会治理的沉重“铁锁”。
“互联网+平安”成为广西社会治理和助推社会稳定工作的新载体。广西以中央综治办网格化社会治理信息平台9大基础模块为依托,拓展出19个具有广西特色的业务板块,这些板块又细化为85项具体业务工作。
全区1.6万个村(社区)的9.9万个网格、7.4万余名专兼职网格员,构建起一张无交叉、无重复又无缝对接的基层治理网,覆盖全区市、县、乡、村的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全部建成,目前已录入数据7880万条,处理综治事案件78万件。
同时,广西从提高科技水平入手,构建集指挥体系、情报体系、技防体系、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巡防体系、边境数字化管控体系等“六大体系”融为一体的广西特色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防范、预警、发现和打击能力大大提升。
支持和推动各地在平安建设中大胆探索创新。防城港的铁路护路联防视频监控工作经验,被交通运输部铁路运输局向全国推广;少数民族聚居区创造了石牌调解、山歌调解、鼓楼调解、少数民族语言调解等经验,及时化解民族地区民间纠纷,促进各民族群众团结和谐;崇左在边境村屯推行的“户哨”“十户联防”“路长制”、百色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四个一线”工作法等创新经验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借力科技、依靠群众,广西基层社会治理更精细,服务群众更直接,八桂大地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综治办主任莫亦翔说。
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开拓创新。新时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广西全自治区政法机关紧紧围绕建设广西持久长安目标,持续不断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化平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