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为非京籍家庭累计配租公租房1.5万套
本报讯(记者汤瑜) 11月20日,北京市住建委宣布,截至10月底,全市保障房新开工50041套,完成市政府确定的全年建设5万套实事任务的100%;启动公租房分配2.1万套(户),完成全年分配公租房1.5万套(户)实事任务的140%。
此外,全市棚户区改造2.61万户,完成市政府2.36万户实事任务的111%,其中远郊区改造 0.96万户,完成全年任务的117%。各类保障性住房(含共有产权房)完成投资940.6亿元。
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北京将进一步加大租赁住房供应,5年计划建设租赁住房50万套,并主要通过集体建设用地安排,持续推进住房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体系。2017年,北京共确定了39个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建设用地面积203.9公顷。
截至目前,已有丰台区成寿寺、石景山区古城、八宝山、五里坨、海淀东升乡、通州大稿村6个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实现开工,可提供房源约4500套,另有昌平区海鶄落和顺义区杨镇两个项目已基本建成,可提供房源2600套,其他项目也正在加紧推进中,将尽快形成房源有效供应。
北京市住建委表示,对于非京籍家庭,今年北京将符合一定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京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截至10月底,今年北京市通过园区人才配租、社会单位集体租赁和“新北京人”专项配租等各种渠道,为非京籍家庭配租公租房2100套,已累计配租1.5万套。
此外,北京将再度加大对公租房的后期监管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处置承租家庭转租、转借等违规行为,发现一起,严厉处理一起。
同时,大力推进“技防”手段应用,加强公租房动态监管,以人脸识别、网络化管理等信息技术手段为抓手,从源头抓好事前震慑防范,在管理过程中抓好事中动态监测。目前,全市已安装人脸识别公租房项目共计55个,其中11个项目已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