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观澜街道平安建设成效显著 社会综合治理亮点不断

    一座城市的治安状况与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息息相关。近年来,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决策部署,以构建社会和谐稳定为核心,以治安整治治标和城市治理治本为原则,夯实治安防范基层基础,充分发挥综治管理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六抓六促”强力扎实开展平安观澜建设,平安创建取得新成效。

  截至10月底,街道110违法犯罪总警情1827起,同比20172115起下降13.62%;治安警情1412宗,同比20171688宗下降16.35%,刑事警情415起,同比2017427起下降2.81%。八类警情8宗,同比201716起下降50%;抢夺2宗,同比20174宗下降50%;入室盗窃24宗,同比201748宗下降50%;其他盗窃78宗,同比2017134宗下降42.65%。其中,破获贩毒案件33宗、非法持有毒品案件6宗,抓获贩毒人员41人,查获吸毒人员163人。未发生社会影响恶劣的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社会治安平稳可控,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抓责任机制 促落实

  观澜街道以强组织建制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按照上级部署,成立了由街道一把手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机关各部门、事业单位、驻街单位、各社区工作站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平安观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全街道的平安创建工作,建立重点案件街道领导包案制度及信访问题跟踪制度,抓早抓小重预防,严格督办,并且形成制度在全街道的周例会上由街道各分管领导及维稳、综治办汇报维稳信访情况。

  在狠抓责任机制建设的同时,街道积极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率先设立24小时全天候信访服务热线,并安排专人负责值守接听,受理群众信访举报、咨询和投诉等事宜,在此基础上,还将区、街道范围的公安、劳动、社保、司法、救助等部门对外服务电话,以及街道综治中心定位图,绘制成便民服务卡,放置在街道、社区信访工作窗口供群众取用。

  此外,观澜街道为每一位维稳综治工作人员,专门定制统一标有“综治维稳”字样的“蓝马甲”。但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现场,他们都是在第一时间直面群众,化解难题,用真情换真心,把群众工作做到群众心里去,“蓝马甲”也被誉为“暖马甲”。

 

抓专项工作 促成效

  观澜街道根据中央、省、市、区关于“一中心两化”的有关工作部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上的各用户均正常使用,网格事件录入、分拨、处理有序流转。截至10月底,街道综治信息系统共录入41343宗网格事件,其中由街道分拨处理11208宗网格事件。为更加规范、科学地使用综治信息系统,观澜街道从4月份开始对所有用户活跃度实行网上巡查,并每周通过工作群通报相关各部门、各账户的使用情况。截至目前,全街道共有338个综治信息系统账户计入活跃度,6-10月份连续5个月活跃度全部达到100%,全区排名第一。    

  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综治视联网建设的相关要求,街道须将综治视联网会议系统延伸覆盖到全部社区工作站(综治中心),目前辖区10个社区综治视联网建设工作已全部完成,在全区率先第一个实现全部开通使用的街道。

  今年719日下午,观澜街道综治中心心理咨询室正式挂牌成立,这是观澜街道在创新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模式中迈出的坚实一步。新成立的心理咨询室将依托专业的公益心理咨询组织,发挥“四大功能”,为观澜街道信访维稳工作设立“缓冲区”,打造阳光信访“防火墙”。

  一是为信访人员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心理咨询师配合信访工作人员对上访人员进行情绪疏导和纠纷调解协助工作,发挥第三方调解的优势,及时有效处理矛盾纠纷,避免冲突升级或应急事件发生。二是为工作人员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工作室为信访工作人员提供个案心理咨询服务,提供心理测评,缓解工作压力及提升工作人员心理素质与业务水平。三是为工作人员提供心理学技术培训。组织信访工作人员开展提升业务能力的心理学技术培训,提高纠纷调解能力和危机事件处理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的关系和冲突矛盾,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四是开展公益性平安深圳主题活动。深入各社区开展公益性平安深圳主题活动。向社区群众宣传平安意识,开设公益心理咨询热线、网络咨询和面询平台,疏通信访通道,引导群众以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对一些未能及时疏导的情绪和压力进行现场指导和心理咨询。

  今年以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信访件2799(其中劳资纠纷733,各类矛盾隐患564,信访平台信访件1502),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信访件2687宗,化解率96%,同比上升11%;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包案93宗,成功化解86宗,化解率92%,同比上升28%;累计积案170宗,成功调处157宗,其中化解重大死亡案件17宗,积案化解率92%,同比上升8%,没有发生一起因工作不到位而引发的上访事件。

 

抓重点人员管理 促稳定

  一直以来,观澜街道重视关爱弱势群体,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早在4月初观澜街道就制定下发了《龙华区观澜街道办事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查工作方案》,为提高排查的效率及准确率,观澜街道创新引入了怡宁医院的医生及配备的120救护车加入关爱帮扶小组。截至10月底,共排查502名患者,补贴发放51100元,发放人次111人。

  截至10月底,街道共登记精神障碍患者424人,其中深圳户籍114人,非深户籍310,失联失访17人(失访率为4.00%,较年初下降3.51%),系统登记在册高风险精神障碍患者1人(目前在医院就诊),共签约281名患者(签约率为66.27%,较年初增长6.89%),监护制度落实补贴281名患者(补贴发放率已达到100%,较年初增长1.19%)。  

  观澜街道依托平安基地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创新实施“涅槃重生·观澜戒毒康复人员职业生涯帮扶项目”,助力戒毒康复人员提升职业适应能力。通过“身体康复训练”“职业规划指导”和“零歧视”宣传三大帮扶举措,目前共有6名社区戒毒人员和46名社会面吸毒人员实现稳定就业,社区戒毒和社会面人员稳定就业率分别为54.54%36.8%。目前已与深圳市司法局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签订社区戒毒(康复)合作协议,跟进即将出所人员,确保无缝衔接,创新社区戒毒工作模式。

  在反邪防范方面进一步加强涉邪人员的管控。目前,辖区共有2名非户籍涉邪人员,均稳定可控,并无异常。在上半年共开展2项反邪专项行动,分别是“敲门行动”和“防范打击邪教捣乱破坏专项行动”。在“敲门行动中”街道领导高度重视,并成立了“敲门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在今年3月安排2场防邪专干以及防邪社工到涉邪人员家中进行走访慰问,通过沟通、观察后涉邪人员情况都稳定可控,并无异常。

  

抓联防联治 促建设 

  根据市、区政法委《关于强力推进门卫室、治安岗亭“五统一”建设的通知》文件要求,观澜街道对辖区所有治安岗亭进行“五统一”建设(统一外观标识、编号设置、防护器具、通信联络、值守台账),切实提高和保障专兼职治安力量及辖区群众自卫自防能力,观澜街道在9月对辖区356个治安岗亭(含门卫室)投放统一的反恐防暴器材,并在辖区10处人员流动密集区域配备统一的反恐防暴器材柜级装备。

  配备144G数字通讯平台和345台数字对讲设备形成4G数字对讲通讯平台,构建“1+2+3”三级联勤联动指挥网络,以基层治理“三合一”平台为指挥中枢,“公安派出所+冲锋队、轮值轮训基地、社区工作站”为两级指挥平台,形成“街道+社区、派出所+队伍(巡防员、联防员、群防群治力量)”三级联动体系,形成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的“一呼百应”大联动网络,有效打破部门之间的区域壁垒,形成了工作合力。

  致力整合群防群治力量、盘活群防群治资源、激发群防群治战斗力,依托一基地(轮值轮训基地)、一专班(“公安+综治”领导专班)、一体系(战训合一)分批、分期滚动开展常态化轮值轮训工作,每周开展一期,每期5天,每期约20人,进行白天学习训练、晚上巡逻实践,新老轮换、脱产培训,直至所有群防群治队员轮训完成一遍,再重新启动新一轮培训。目前,已开展6期轮值轮训工作,共培训了120人。

  

抓平安宣传 促和谐

  为打造观澜特色平安宣传教育基地,626日揭牌使用的平安基地,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治安辅助力量轮值轮训及禁毒、反邪、防恐、反信息诈骗(筹备中)宣教等功能为一体,街道利用挂牌仪式、开现场会、接受各企事业单位及团体的参观等形式逐步向社会开展宣传,将平安基地打造成平安建设大综治的前沿阵地。

  今年以来,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观澜街道举办多样化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提高民众法治意识,共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反对邪教、反恐怖主义、国家安全、远离毒品、反信息诈骗、打击传销等宣传活动近100场,其中禁毒宣传共开展13场,解答广大群众相关禁毒业务共3000余人次,发放宣传纪念品4500余份,各类宣传资料1.1万份。

  此外,观澜街道针对诈骗警情较多的情况制定了《观澜街道办事处反信息诈骗犯罪专项行动方案》,同时引入第三方重点开展反信息诈骗宣传。于86日,在观澜湖新城一楼大堂举行了“共筑防线,天下无骗”——反诈骗宣传活动暨“慧眼识骗”启动仪式。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在辖区开展各类宣传活动73场,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包括成立“观澜银行反诈骗联盟”、开展对街道全体网格员的反诈骗技巧培训、开展对辖区企业和居民的各类讲座和流动式反诈骗大篷车进园区等。

  平安观澜的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今后创建工作中,沿着之前的足迹,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平安观澜体系,下一步,观澜街道将重点建立“严打”整治的经常性工作机制,遏制严重刑事犯罪,定期排查整治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落实各种防范措施,建立群防群治保障机构,及全面开展安全文明小区、平安和谐社会建设,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及加强综治宣传、法治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扩大宣传教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