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法治坪山”深化依法治区
——深圳市坪山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系列报道之四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深圳一直高度重视法治建设,率先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城市”的战略目标,把“法治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推动城市法治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坪山区以“法治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着力打造一流法治城市,推动法治环境不断优化。
法治政府是法治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法治政府也慢慢成为深圳坪山越来越鲜明的城市特质。今年以来,该区领导班子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方位落实十九大报告关于政法工作的新战略新要求,以十九大全面依法治国部署为统揽,“明确三个方向,构建五个体系”(三个方向:新时代法治坪山建设、平安坪山建设、政法队伍建设。五个体系:新时代信访维稳体系,社会治理体系,法治服务体系,公正司法体系,队伍建设体系)。
在坪山,政府遇事首先想到的是规则,而不是行政手段,依靠规则和法律方式解决问题成为一种常态和惯例,法治思维已经逐步内化为各级政府领导的工作理念。这种思维方式贯穿于政府的行政决策、行政执法、矛盾和纠纷处置、政府招投采购、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各个环节。今年,坪山区实施六大“依法治区”战略,努力构建“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城区之一,为全区全面开启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落实法治理念,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该区切实把维护政治安全、制度安全作为政法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发扬良好作风和工作举措,以重要敏感节点维稳安保工作为重点,一节点一专题部署,加强对涉众型、激烈型群体性事件化解稳控力度,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稳控,加强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专项整治,加强交通和消防安全,防止发生重特大交通和火灾事故。2017年,依托深圳市唯一一个对外宣传的区级反邪教综合基地在坪山区揭牌和首个区级反邪教主题晚会在坪山区的成功举办,该区一方面大规模创建反邪教宣传阵地,另一方面全面推进无邪教创建“五进”活动的开展;2018年,坪山反邪教工作乘胜追击,不断深化广东省无邪教创建“三个一”文件精髓,又率先提出打造无邪教创建进社区“坪山模式”,推动全区23个社区全面完成无邪教创建工作,实现了无邪教创建全覆盖。
运用法治思维,构建新时代信访维稳工作体系。坪山区首先把信访维稳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以解决问题为结果导向,深入推进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全面落实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依法分类处理群众信访诉求;培育群众法治意识,推动形成依法维权、理性信访的行为习惯;积极吸纳社会力量,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健全群体性诉求导入司法制度,加强司法应对能力建设。其次是健全矛盾多元排查化解机制。坚持“四必查,五落实”(即重点节日必查、重要假期必查、敏感节点必查、重大活动必查。落实领导包案、落实责任到人、落实化解措施、落实处置预案、落实工作时限),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常态化制度化,健全“纵到街道、横到部门”的信息研判制度。除此之外,该区还加强信访维稳突出问题治理。打响跨区域跨行业积案化解、推动重大矛盾化解、打击缠访闹访违法行为等三大专项会战,加大环保、水务、城建等容易引发涉访涉稳问题的预防预警。去年以来,该区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妥善处置10余起较大群体性事件。
夯实法治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按照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要求,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首先要健全社会治理制度。坪山区健全完善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协查联检等各项制度,统筹各方资源,强化各级责任,深入开展好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二是强化“互联网+治安防控+综合治理”和“平安坪山”建设。加强治安重点区域排查整治,完善社区警务工作,加强市际治安卡点建设,严抓严管危爆物品,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公共安全场所防护,加强对精神障碍患者等高风险人群的管理救助,防范个人极端事件发生;加强平安志愿者建设,在公安分局、6个街道强化群防群治阵地建设,建立政府、社会协同共管的管理服务模式。三是培育平安细胞。加强政法系统各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的建设监管和专业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扶持培育;加强“社会心理服务项目”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强化法治服务,打造“东部法治高地”。坪山区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推进“法治城市示范城区”项目试点建设和“四级同创”活动,加强“法治坪山”宣讲,促进法治理念深入基层、深入民心。推进司法行政体系指挥系统平台建设,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构建政府部门主导,社会组织发力,多元主体参与的普法新格局;完善社区法律顾问“1+2+5”(“1”即一个律师团队,“2”即1个执业律师+1个实习律师;“5”即实习律师每周驻点社区服务时间为5天)坪山模式,建立健全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检查和评估制度,组建民事类、行政类、刑事类法律援助服务团队,构筑覆盖全区、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发挥坪山法学会新建优势,联合高校及研究机构,落实国家、省、市法学会课题任务,开展“法治坪山研究与实践”专题调研,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工作措施。坪山区还积极推进法治公园建设,填补坪山法治文化空白。加快推进设立公证处,推动建设深圳国际仲裁院坪山分支机构,加快解决辖区企事业单位、群众办理公证业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推进社区矫正“中心+基地”建设工作,成为全市率先探索社区矫正多功能综合管理改革模式的“社区矫正中心+基地”;组织开展3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社区矫正人员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完成率100%;目前,全区已建立96个人民调解组织,共有354名人民调解员。每月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使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案2608起,调解成功2413件,成功率达93%。各街道参与矛盾纠纷排查253次,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225起。
维护法治权威,推进公正司法体系建设。一是切实做好民事审判、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着力解决“执行难”问题;坚持重拳惩治“老赖”,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加强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动案件繁简分流。二是将“创新检察管理,建设科学化、智能化、人文化基层检察院”作为主建设品牌,在办公办案智能化、检察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康体活动中心等硬件上加快进度。妥善完成反贪反渎预防转隶工作,加快推进公益诉讼、两法衔接、社区矫正、控告申诉等业务。
加强法治保障,建设一支过硬的政法队伍。坪山区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把政治建警摆在首位,大力加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做好优秀人才引进和科学配置,推进不同人员分类管理、分途发展;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健全执法司法权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促进干警清正、队伍清廉、司法清明;抓好履职能力建设,努力锻造一支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的新时代政法队伍。
文明寓于法治之中,法治滋养着文明。
“让法律成为信仰”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在深圳,多项法治创新带来社会新风气。在坪山,市民充分享受着“法治福利”,也刷新着对法治的认识,更加尊法懂法守法。法治俨然已经成为深圳坪山人文明行为习惯的内部驱动,法治成为深圳的城市名片的同时,无疑也传递出坪山弘扬法治精神带来的活力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