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法大使”纪珍: 用法律与真情守护青少年成长

  她与未成年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担任法官还是作为社会工作者都初心不改。如今,退休后的纪珍继续发挥着余热,她担任多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她成立青少年关爱中心,她是未成年人眼中的“纪妈妈”。这些年来,她始终奔跑在学校法治教育的路上,守护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58岁的纪珍,退休前任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自2010年起,她被聘为昆山国际学校法治副校长,2013年参加苏州网上家长学校讲师团、担任裕元实验小学等学校的法治副校长。

  从事审判工作30年来,纪珍有近一半的时间进行涉少审判工作,正因为具有如此丰富的工作经验,让她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法治副校长工作。纪珍连续10年担任多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她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法律与社会环境,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纪妈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纪珍先后荣获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法院系统优秀法官、首届江苏省“十佳女法官”、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省高院授予个人二等功等荣誉称号。20115月,她高票入选“中国好人榜”,被评为敬业奉献好人。退休后纪珍较好地完成了从法官到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转变。她成立青少年关爱中心,继续将青少年维权工作进行到底,努力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守护使者。由于在法治宣传方面的突出贡献,纪珍还被昆山市法宣办、司法局聘为“尚法大使”。

    

“铁面判官”与“温柔母亲”的角色切换

 

  2004年,纪珍被任命为昆山市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从此她开始了投身于失足少年挽救的漫漫道路。她首推“圆桌审判”,坚持对处非监禁刑未成年犯实行“缓刑听证”“召回感化”制度,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纪珍总结出失足少年的共同特点:家庭的背景是第一因素,绝大多数失足少年的家庭是残缺的,或者是父母疏于关怀,普遍缺乏管教和家庭温暖。于是,在失足少年面前,纪珍成为一个“双面人”:在法庭上,她是一个捍卫法律尊严的“铁面判官”;在法庭外,她是一个温柔体贴、苦口婆心的“妈妈”。

  有一次,为了自己的“孩子”,纪珍差点和任职学校“闹翻”。某校的两名高一学生小赵(化名)和小黄(化名)因为寻衅滋事被少年法庭判了缓刑。碰巧纪珍担任该校的法治副校长,在落实帮教工作时,她几次走进学校,请校领导协调让孩子们继续读书。

  “等到开学时,我突然接到家长的电话,说学校贴出了处分布告,把两个孩子开除了!”纪珍是个直性子,接到电话后她火冒三丈,立即冲到学校,劈头就问:“我的孩子们怎么办?”经过一番周折和努力,小赵和小黄又回到了校园。两年后的一个夏日,纪珍在开车时突然接到小赵的电话,“我考上大学了”,当时她的眼泪就流了下来。看到小赵的成长,纪珍心中倍感欣慰。

 

成立“励志学校”教育挽救失足少年

 

  针对失足少年普遍存在的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缺乏、世界观道德观偏差等问题,结合担任多所学校“法治副校长”的经历,20102月,纪珍力推在昆山市看守所少年法庭内建立全国首家“昆山市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励志学校”,并担任了这所特殊学校的“法治校长”。

  纪珍认为,成立“励志学校”的目的在于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在羁押期间能接受法治教育、心理辅导、道德礼仪、劳动技能培训等16门课,促使他们带着良好的心态顺利回归社会。通过多年来的授课,那些在押的涉罪未成年人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进,他们纷纷表示要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并成为有用之才。“励志学校”受到江苏省公安厅、共青团中央以及团省委领导的肯定和好评。2014年学校获得了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中国法学会颁发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制度创新优秀事例”奖。

  小明(化名)就是“励志学校”的孩子,他是抱养的,尽管家境贫苦、生活拮据,父母依旧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养育他。17岁那年,小明偶然间听说自己的身世,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一时之间不能接受进而离家出走。小明在外风餐露宿,因为吃不饱穿不暖,又被劳动中介骗光了钱,于是就动了歪脑筋。他接连寻找路边停靠的私家车下手,盗窃财物。落入法网后,小明被送到了“励志学校”。

  通过几次谈心,纪珍发现小明非常不配合、抵触情绪很大。在一个休息日,纪珍与助手来到小明家,当看到小明父亲收废品养家、母亲卧病在床的实际情况,她沉默了。在小明18岁生日当天,纪珍策划了一场别出心裁的生日会,她带着小明一同观看了台湾电影《搭错车》。看完电影后,纪珍拿出小明父亲珍藏的照片给小明看。看着从嗷嗷待哺到蹒跚学步,再到青葱少年,小明泪流满面。从“叛逆”到悔改,纪珍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该案例最终被改编、拍成电影,纪珍本色出演片中的法官角色,电影在巡演过程中,赚尽了观众的眼泪。

    

退而不休,“纪妈妈关爱中心”爱意满

    

  2015年,“法官妈妈”纪珍退休了。由于声名远播,聘请她担任“法治副校长”的学校更多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青少年,纪珍成立了昆山市“纪妈妈”青少年关爱中心。她以“尊纪尚法 珍爱未来”为宗旨,开办法治讲堂,突出青少年宪法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深受青少年的欢迎。

  在“纪妈妈”青少年关爱中心,纪珍说起中心所做的工作如数家珍。如推动模拟法庭演出走进她任职的学校,并邀请师生观摩。其中,2015年纪珍指导的模拟法庭荣获第三届苏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模拟法庭大赛三等奖;2017年纪珍指导的模拟法庭在第三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模拟法庭大赛省级决赛中荣获“铜奖”。中心建立动态研判机制,处理各类校园纠纷,为学生们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中心还推动“依法治校”建设,协助学校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辅导,先后开展“校园安全事故防范与处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系列巡回法律讲座。中心建立的公益法律服务微信群,即时解答师生法律疑难,倾听青少年心声,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与此同时,纪珍本人先后7次应邀走进新华网、昆山电台“尚法在线”直播间,进行青少年“以案释法”讲座。此外,纪珍联合法院共同出品《懵懂路上》《爱的守护》两部公益法治微电影,分别在苏州市“新媒体普法”优秀创艺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和第五届中国昆山法治微电影创作大赛中获奖。

  在担任“法治副校长”时间最长的昆山国际学校,纪珍坚持开办讲法“微课堂”,她通过校园双向试听信息演播控制系统以及微信直播,向千余名在校师生直播授课过程。为了提醒中小学老师加强孩子们安全意识培养,帮助同学们认识到在课上活动、平时玩耍等校园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及可能带来的伤害,纪珍梳理曾经办理的涉未成年人校园伤害案件,精心挑选典型案例,以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方式,现场说法。

  作为一名法官,又是一位“园丁”,纪珍努力实现这两个角色的融合。她把母爱的枝桠,巧妙地嫁接到了法律的树干上,让法律这个庄严的词汇,开放出温馨的花朵。她始终奔跑在学校法治教育的路上,用自己一腔珍爱孩子的热忱、用脚步丈量每一所任职学校的普法教育之路,用大爱为她的孩子们筑造一个温暖阳光的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