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是新时代政法综治战线必须坚持发扬的“金字招牌”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1112日,中央政法委、中共浙江省委在“枫桥经验”发源地绍兴市联合召开纪念大会,会议强调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受益者。

  55年前,浙江诸暨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快、治安好”的“枫桥经验”。而今,全国各地学习推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经验做法,使“枫桥经验”历久弥新,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前不久,枫源村村民石顶峰前往离家500米的村为民服务中心办理驾驶证换证,他只需要带上一张身份证,5分钟就可以办好。

  而居民斯明良、王月琴夫妇来到枫桥镇行政服务中心,只需双方身份证,递交材料一个小时后,拿到了不动产产权证。 

  诸暨市“一证通办一生事”,让老百姓只拿一张身份证、只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就能办成事,这也是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最新举措。

  在重塑为民办事流程方面,江苏以“窗口整合”优化服务,探索并设置社区全科式综合服务窗口;天津、江西等地以“社会共建”创新服务,将养老、医疗、邮政、物业等服务供应商和各类社会组织引入社区信息化平台。

  北京围绕群众生活中的焦点、难点、痛点问题,以三级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96156热线和社区服务信息网为依托,搜集传送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信息,做到自动感知,及时提供服务,实现对社区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生活七大要素的数字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

  上海正加快建设政务“一网通办”总门户,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由“多头跑”到“进一门”,“线下跑”到“网上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思路新举措,推动“枫桥经验”从地方精致的“盆景”上升为全国精彩的“风景”,从乡村“枫桥经验”衍生出城镇社区“枫桥经验”、海上“枫桥经验”、网上“枫桥经验”等集群,从社会治安领域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形成了满园春色的新局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在会上表示,要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广“最多跑一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不见面审批”等措施,整合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法律服务资源,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公共服务网络,让城乡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受益者。

 

把评判“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

 

  “枫桥经验”一路走来,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其永恒的生命线,也是其创新发展的基本点。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越来越便捷,但面对面、心贴心地做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郭声琨表示,要紧密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对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打击整治行动,切实保护人民群众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要深入推进基层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推动执法司法活动程序公开化、裁量标准化、行为规范化,着力解决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问题。

  “枫桥经验”的精髓,是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决定,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针对一些地方村(居)委会行政化色彩较浓问题,四川等地建立自治清单,明确政府管理权和居民自治权的边界,把不必要的行政事务剥离出去,把不能缺的群众自治内容纳入进来,使其回归本源。

  特别是针对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动力不强、渠道不畅问题,吉林、青海等地设立“百姓说事网”“群众说事点”,搭建便捷的议事平台,推进基层议事协商制度化,鼓励群众“说事、议事、主事”。

  内蒙古等地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建立公职律师队伍,培养一批“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全面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

  近年来,为开创群防群治的新局面,全国涌现出“朝阳群众”“红枫义警”“乌镇管家”等一批群众自治组织,郭声琨指出,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参与诉求,完善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人民调解员等制度,拓宽公民参与政法综治工作的渠道,更好地广纳民智、广聚民力。

  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如何,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评判权。

  郭声琨建议,加大群众意见在绩效考评中的权重,真正把评判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逐步建立社区治理评价公开机制,充分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评议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夯实社会治理的群众基础。

 

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回顾55年特别是15年来发展历程,“枫桥经验”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历了从社会管制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经验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55年前,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充分珍惜、大力推广、不断创新“枫桥经验”;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当今世界,中国创造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的两个奇迹,充分反映了以“枫桥经验”为重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的独特优势。

  郭声琨指出,实践证明,“枫桥经验”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是新时代政法综治战线必须坚持、发扬的“金字招牌”。  

  黑龙江、福建、新疆等地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把党组织设在一线办案团队、便民警务站点,创新政法机关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和工作机制,推动党组织拓展到每个政法综治工作单元。

  江苏等地建设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群团组织为纽带、各类社会组织为依托的基层群众工作体,最大限度把基层群众组织起来,推动从“社会人”向“组织人”的转变。

  北京等地建立平安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创新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发挥党委政法委统筹协调作用,调动有关单位防风险、化矛盾、保安全的积极性。

  浙江等地探索在乡镇(街道)党组织设立政法委员,加强县级党委政法委力量配资,更好发挥其统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   

  郭声琨指出,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推动社会治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社会风险防控贯穿规划、决策、执行、监管各领域各环节,真正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打造矛盾风险防控新模式

 

  “枫桥经验”之所以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关键在于干预有效、管控有力。

  目前,安徽纵向贯通市县乡村网格五级网络,保障网格员每天“进网”巡查,实现了各类基层治理数据实时动态鲜活和多层级、宽领域的工作联动。

  福建创新“海上枫桥”平台,化解涉海涉渔涉边矛盾纠纷。宁德、泉州等地整合公安、海事、海警、海洋渔业等涉海部门资源力量,陆海联手、联调联处,变固定服务为移动作业,变海上“浮城”为平安社区,打通服务滨海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构建矛盾纠纷“不上岸”的“海上枫桥”体系。

  四川省1201个派出所进驻了专兼职人民调解员2230个,调解纠纷4.64万余件,在重大项目建设中,成立由征地拆迁部门、律师、调解员等多方力量参与的项目调解室,主动排查化解涉项目纠纷,依法维护群众权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便民警务站为依托、以综治中心为平台织密城乡社会防控网络,实现基层治理全覆盖。

  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稳定的报警器。

  郭声琨表示,要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社会公示听证、专家咨询、合法性审查等制度,推动矛盾风险防范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最大限度把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枫桥经验”发端于基层,要推动“枫桥经验”由乡村治理向城镇、社区治理延伸为着力点,不断提升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