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公仆 百姓之福
记西藏那曲市索县县委常务副书记拉巴坚赞一心为民的故事
那曲位于西藏北部,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东西长约1156米,南北宽约760米,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全年大风天气在100天以上,气候干燥,高寒缺氧,最冷时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那曲所辖10个县,索县位于藏北高原与藏东高原的结合部,地处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是号称西藏东三县——比如县、巴青、索县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由于索县在内的西藏东三县战略地位特殊,不法势力通过各种渠道渗透,迷惑和误导不明真相僧侣与农牧民群众,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稳定发展。2013年11月,西藏自治区党委、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组织了精兵强将,组成了东三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中有一位在公安战线工作了20年的传奇人物,公安部一级英模,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一等功臣、拉萨市公安局城关分局政委拉巴坚赞。
一道道金色阳光伴随着彩虹出现在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路上的行人停下脚步双手合十朝向夕阳,似乎预感到了幸福的降临。拉巴坚赞和他的战友们一早从拉萨出发,恰巧也在夕阳和彩虹的映照下到达了新的工作岗位。
彼时,比如县由于形势复杂,矛盾纠纷滋生,拉巴坚赞临危受命,来到比如县上任。他被组织任命为中共比如县委常务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县公安局政委。
不打无准备之仗。长期的公安工作经验养成了他每做一件事一定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他了解到,有的人员肆意干涉村两委会工作,散播反动言论,形势复杂严峻。
拉巴坚赞首先召集骨干干警开会,共同研究应对措施,集中精干力量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当拉巴坚赞接到线报称有人正在秘密散布反动传单时,他立即将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并迅速召集人员研究部署抓捕方案。翌日上午,嫌疑人全部落网。
而此时,拉巴坚赞想的已经是另外更深入的事——怎样才能达到教育群众、震慑犯罪的目的?经过周密思考,一个大胆的方案在他脑海里形成。在获得上级领导同意后,拉巴坚赞安排了一个既达到宣传效果又有效遏制不法分子的方案并顺利实施,最终让村民们了解了真相,认清了不法分子的面目。
类似的事件还有,由于提前部署、处置妥当,事件很快得到平息。这两起事件的成功处置,为西藏东三县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解决类似的问题提供了范本。然而,却没人知道这两次行动拉巴坚赞承受了多大的压力,承担了多少风险。但面对影响群众利益的困难与危险,拉巴坚赞不会退缩,也绝不能退缩,因为这是他穿上警服就树立的信念。
信念的力量
拉巴坚赞1983年10月参加工作后,被分配在拉萨市公安局城关分局蔡公溏派出所。当警察是他从小的梦想,而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警察,则是他人生最重要的课题。他深知一名警察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了国家的形象,绝不能给警察形象抹黑。
他跟着老警察虚心学习,积极要求进步,认真从老警察身上学习他们的优点、长处,对照自己身上的不足使自己迅速成长进步。
198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人民公安大学要从西藏招收一批学员,便主动报了名。经过一轮又一轮的选拔,他考上了人民公安大学理科班。紧张的学习生活开始了,由于只有初中文化,拉巴坚赞学习起来非常吃力,特别是数学,对他来说就是一堆的天文数字。于是,每次数学课期间,他就一个人躲到宿舍里睡觉。一天早上,数学课期间,他又躲回了宿舍。突然,他的被子被掀开,本以为是同学恶作剧的他抬头发现竟然是60多岁的数学老师寻找过来。内心的羞愧与悔恨让他哑口无言,恨不得从地缝里钻进去。从此,他没有缺席过一堂数学课,甚至常常熬夜补课。
短短一年的人民公安大学预科班学习很快结束了,在正式入学考试中,全西藏24名考生中,只考上了3名,拉巴坚赞正是其中之一。1990年他正式成为人民公安大学的一名在校学生,大学四年他学的是刑事侦察学。刑侦是一门非常全面深奥的学科,需要学会各种思维分析和研究人。正是这四年的学习,奠定了他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的基础。
1992年从人民公安大学毕业的拉巴坚赞被分配在拉萨市公安局城关分局八廓街派出所。八廓街可以说是西藏的窗口,也是拉萨治安环境最为复杂的地区。那里是世界旅游爱好者来拉萨旅游的必到之处,从闻名世界的大昭寺广场进入八廓街,人员结构十分复杂,处理事情稍不注意就会产生巨大影响,为此,拉巴坚赞不敢有丝毫松懈。
在八廓街派出所,他被分在第二侦探组任组长,破案无数。但1995年的一起盗窃案对他影响十分深刻。一天,他接到线索,有一团伙长期在八廓街各个商场偷窃,商家多次反映均无结果。经过精心布控,拉巴坚赞与同事一起将这个11人盗窃团伙抓获,团伙成员全是30-40岁的妇女。她们利用人多便利在八廓街各大商场盗窃,分工明确,配合密切,从不失手,甚至连小型发电机都能从商家眼皮底下盗走。赃物大到发电机、电视机,小到几件衣服。在办理案子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个主要嫌疑人家里有三个孩子,大的11岁,小的8岁,丈夫患有精神疾病,全家里里外外全靠这个嫌疑人,如果将她送进监狱,三个孩子和她丈夫将失去照顾。但法不留情,于是,向派出所领导汇报后,他带头向这家人捐款,所里的战友们纷纷响应。拉巴坚赞还出面联系将两个到了上学年龄的孩子送到了拉萨市第二小学,并且找到这名嫌疑人的亲戚帮助照顾最小的孩子和其丈夫。拉巴坚赞所做的一切不仅大家看在眼里,那名嫌疑人也记在心上。积极表现提前四年出狱后,这名痛改前非的妇女做起了生意养活家庭,时常带着家人去探望当时在拉萨工作的拉巴坚赞。
1999年,拉巴坚赞从八廓街派出所普通民警直接提拔为吉崩岗派出所所长。他在吉崩岗派出所那几年,吉崩岗派出所被评为全区优秀派出所,而在全国评出的150个优秀派出所中也赫然有吉崩岗派出所的名字。吉崩岗派出所还多次被团中央命名为“青年文明示范单位”,他本人则荣立三等功5次,二等功一次,一等功一次。每次立功受奖的背后都有无尽的汗水与辛苦。
从警30余年,他从一名普通民警慢慢成长为优秀干部。
心里装满群众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记者采访拉巴坚赞时,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2015年5月,组织给拉巴坚赞压了更重的担子,他调任索县县委常务副书记(主持工作)。
从比如到索县,这不仅仅是职位的变化,更是观念和责任的变化。他将从单纯的政法工作转向全局把握。在拉巴坚赞看来,无论是否专业对口,无论是否具备经验,只要是共产党人,首先就要把群众装在心里。
所以,到索县后他立即开始走乡串户、访贫问苦,天天和老百姓在一起,听老百姓的心声。每逢下雪、下雨、刮风天气,哪怕是半夜他也要到棚户区查看哪家在漏雨,哪家没有过冬的燃料,哪家的房子被大风吹破了。
经过调研了解后,他决定先从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开始,下定决心开始棚户区改造。消息传开后,人们奔走相告传递着这个好消息。棚户区改造获得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第一期工程拆迁仅用了一个月,而从拆迁到老百姓住上新房则仅用了七个月。
这中间也有波折,但都一一化解。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出现延迟,施工企业也无力垫资,已经拆迁的上百户村民依然住在帐篷里。一旦工期拖延,到了冬天怎么办?连续多日,拉巴坚赞一闭眼就会看到群众生活在帐篷里的情景。除了尽力催促资金、寻找外力帮助外,在几个月的过渡期里,拉巴坚赞时常出现在等待着新房的老百姓身边,与他们聊家常、谈民生,安定群众的生活,坚定群众的希望。最终,第一期拆迁的群众搬进了别墅一样的洋房。
在索县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拉巴坚赞走遍各乡、镇、村委会村民家里、街道居委会,贫困户。在乡村、在街道、在干部家里到处都是他忙碌的身影。
2017年8月,拉巴坚赞来到亚拉镇的一个村庄,走访了几十户群众,准备离开时,远远看见离村较远的山顶上有一户人家。他觉得有必要去了解一下。当他走进这家家门时,看到的是一位30岁左右的妇女,目光呆滞,身边围了四个孩子。闻讯赶来的村干部向他介绍了这名群众的情况。
原来在当地有一种习俗叫“打狗”,是多少年传下来的文化陋习。长期在外放牧的牧民每到晚上就在帐篷外拴一只狗,有放牧男子路过帐篷时会想法把狗制服后进到帐篷内与女子私会,这种习俗是在女方愿意的前提下,但慢慢演变成不管女人是否愿意的强迫行为。拉巴坚赞看到的这名妇女正是这种陋习的受害人,四个孩子全靠她一个人抚养,生活艰难。而同她一样有这种经历的妇女,大多成为当地的贫困户。
听完村干部的汇报后,拉巴坚赞非常愤怒,他没想到这种陋习竟然在索县依然存在。他决定要彻底消除这种陋习,破旧立新。
回到县城后,他立即召集相关部门开会,部署调查清理这种“打狗”现象。经过大量的工作,索县被用这种旧俗侵害的妇女人数有几百人,孩子也不少。摸清基本情况后,工作人员就开始寻找孩子的父亲,对有结婚条件、愿意结婚的45对新人给他(她)们补办了结婚手续,对于男方已有家庭的没有条件结婚的,要求男方支付孩子的教育抚养费用。但考虑到这些妇女都是弱势群体,极易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欺骗甚至诱拐,于是,经过周密论证和集体决定,县里决定用这些钱办一个汽车修理厂并成立了索县格桑花牵手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利润作为这些妇女的分红,每年底她们最少能分到1万多元,基本生活得以保障。
索县处理这件事的成功经验被国家有关部门获悉后决定在全国藏区推广,把有类似经历的妇女彻底解救出来,让她们活出尊严。
老百姓如是说
在拉巴坚赞带领下,索县短短的两年时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百姓高兴地说,遇上拉巴坚赞这样的县委常务副书记是全县人民的福气。
在索县采访期间,记者问拉巴坚赞,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你这样忘我的工作?他回答:“我首先是一名共产党员,回报党组织对我的信任是最核心的问题。一切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人民群众幸福不幸福来衡量我们的工作尽不尽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县委副书记、县委宣传部部长罗琼达说,索县这两年的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社会治安良好,社会文明提升,大街上群众的笑脸是最好的成绩单。拉巴坚赞心里装满了老百姓,唯独没有他自己。2017年10月,正在棚户区改造进入关键时期,由于长期熬夜劳累,拉巴坚赞胆结石发作,连夜赶到拉萨做手术。手术不到一周时间,他就赶了近10小时的路,回到了拆迁工地。在拆迁工地上一位老阿妈看到突然消瘦的他,拉着他的手不松开:“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呀!”
索县县委组织部长陆风则是深深被拉巴坚赞的朴实、果敢的工作作风感染,尤其是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拉巴坚赞的一举一动都对其带来深远影响。“他不仅关心群众,更关心干部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成长。”
和其他地区相比,索县的工作环境相对比较坚苦,想要调走的干部很多,县里制定了一套调动规定,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干部绝不允许调动,而对于生活、家庭困难的干部书记却想方设法给予帮助。
公安局有个山南籍民警名叫王云,28岁,接规定不符合调动的要求,而他在山南老家的母亲精神异常,发病时经常跑到山南街头警务站向警察们要她的儿子。为了照顾母亲,王云要求调到离家近的山南工作,拉巴坚赞了解到王云的真实情况后,和其他班子成员商量决定,破例同意王云调走,调到山南去照顾生病的母亲。他还主动与山南相关部门联系,介绍王云在索县工作的情况,帮助王云调动。目前,王云已调到山南扎朗县桑叶派出所工作。
索县若达乡党委书记肖乾阳是个汉族同志,家在四川乐山,因身体原因常常流鼻血,一流就止不住,经医院检查是长期在高原工作造成的。拉巴坚赞知道了这个情况后,与肖乾阳的家乡联系帮助他调动工作,在多方努力下,最后肖乾阳调到了四川乐山任职。
林业局局长扎西则对拉巴坚赞书记有其他方面的了解。他眼中的拉巴坚赞是一位极富有开拓精神、十分注重生态建设的领导。在2018年召开的国土绿化工作会议中,索县国土绿化按照人均每人5棵树要求,不打折扣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并要求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每棵树,确保每棵树苗成活。特别是今年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造林项目实施过程中,在造林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拉巴坚赞亲自带领全县干部职工、广大农牧民群众、寺庙僧尼组织动员参加植树造林工作,目前种植的树苗成活率达到98%以上。
自拉巴坚赞担任索县县委常务副书记以来,索县造林成效突破历史纪录。县里树多了、花多了,草多了,环境自然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的归属感明显提升。
那曲市委书记松吉扎西说:“索县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县委一班人精诚团结,开拓进取,他们在班长拉巴坚赞的带领下,敢拼敢干取得了维稳工作和经济建设的决定性胜利。索县的稳定,事关整个那曲市的稳定局面,索县的成功经验为那曲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索县在改善民生、经济建设、维护稳定工作中取得的成绩,那曲市委、市政府是充分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