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专家舟山论剑

“‘一带一路’统领下的浙江自贸区和自贸港建设法治保障”研讨会在浙江舟山召开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陈羽) 1019日,“‘一带一路’统领下的浙江自贸区和自贸港建设法治保障”研讨会在浙江舟山举办。研讨会致力于更好地发挥法治在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中的引领、规范、推动和保障作用。

  浙江省法学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陆剑锋在研讨会上指出,这次研讨会既是巩固和发展第二届世界油商大会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服务和保障浙江自贸区、自贸港加快发展走深走实的实际行动。

  陆剑锋强调,20174月中国(浙江)自贸区挂牌以来,形成了两批共45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0项属全国首创,走在了全国自贸区前列。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实施和浙江自贸区和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加强法学研究,提供法理支持和法治保障更为重要,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充分发挥学术引领、课题攻关、参谋助手等方面的作用。着力在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立广泛参与平台和法治合作机制上积极探索,深化研究;着力在努力形成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法治宣传体系上积极探索,深化研究;着力在完善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国际石化产业基地、国际海事服务基地体制机制建设上积极探索,深化研究;着力在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上积极探索,深化研究;着力在“赋予自贸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建设自由贸易港”上积极探索,深化研究;明确共同目标,把握主攻方向,努力做到理论研究高屋建瓴、对策研究切实管用,提升贡献力,扩大影响力,推动浙江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跨越前行。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自贸区研究院、广东自贸区研究院、天津自贸区研究院、福建自贸区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的专家学者分别作主题演讲。

  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局原局长张湧总结嘉宾演讲时指出,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经验已被海南自贸区复制推广,带动了全国范围内自贸区的高质量发展。在下一步工作中,浙江自贸区建设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要做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并举。他认为深化自贸区改革与推进浙江高质量发展两者在逻辑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是内生特点、绿色是普遍形态、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浙江的高质量发展要注重营商环境的高质量、对外开放的高质量、资源配置的高质量、产业结构的高质量和治理能力的高质量。

  舟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华伟表示,本次研讨会是“一带一路”视角下自贸区(港)建设法治保障的前瞻探讨,体现了法律人的担当精神和专业智慧,契合舟山市委市政府的法治建设要求,契合浙江自贸区建设的法治需求。希望在浙江自贸区建设法治保障研究上进一步站高谋远,在服务保障国家战略上再显新担当;进一步务本求实,在法治实务上再求新突破;进一步整合资源,在协同创新上再谱新篇章,创造更多的法治舟山实践和舟山经验。

  研讨会还表彰了“‘一带一路’统领下的浙江自贸区和自贸港建设法治保障”征文活动的优秀研究成果。

  研讨会由浙江海洋大学、舟山市委政法委主办,舟山市法学会、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