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大保护之湖北战役
长江自西向东,贯穿整个湖北,江水自此由激流飞溅转为平坦舒缓,湖北可谓是长江流域的重要转折点。如今,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与环境治理保护的浪潮中,湖北成为排头兵、急先锋。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湖南考察长江大保护工作。4月25日上午,他在荆州中心城区沙市旅游码头上船,顺长江而下,历时4个多小时,于家中石首港下船。
在船上,习近平总书记详细询问:“船上生活用水还是直排吗?”“非法码头取缔,有奖惩措施吗?”“老旧航船拆解以后回收吗?”“环保堤岸成本多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荆州市委领导的汇报后还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首先是要下个禁令,立个规矩在那里。否则,一说大开发,便一哄而上,抢码头、采砂石、开工厂、排污水,又陷入了破坏生态再去治理的恶性循环。
总书记的讲话言简意赅,却高瞻远瞩,为湖北加强长江大保护指明了方向。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长江考察,选择在湖北荆州登船,有着特别的意义。
资料显示:发源于青藏高原沱沱河的长江,分为上游金沙江、中游荆江、下游扬子江。长江自湖北宜昌枝江至湖南岳阳城陵矶段,称之为荆江。
荆江的北岸是富饶的江汉平原,南岸是物产丰富的洞庭湖平原,都是我国的鱼米之乡。由于荆江的上游是山区,一泄而下进入两湖平原,这里地势低洼,河道弯曲,“九曲回肠”,洪水宣泄不畅,历史上曾多次溃堤成灾,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
而荆江之险要主要凸显于荆州这个地方。记者了解到,湖北是长江干流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荆州则是长江沿岸距离最长的地级市(州)。荆州的长江岸线与荆江基本重合,长达483公里,占全省长江总里程的45.6%,为长江总长度的1/13。
而荆州市西与宜昌枝江相连、东与岳阳比邻,其所辖的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县、洪湖市等8个县市区都依江而立。
荆州紧靠长江,这一特殊的区位优势与独特的自然禀赋,赋予其在长江大保护中举足轻重的责任和使命。
然而,20多年来,以荆州为主体的荆江流域农田、森林、草地、河湖、湿地等生态系统由于过度开发,水面逐年萎缩;长江水资源污染明显,风险隐患多,水安全压力大,部分县市区的化工企业靠近长江,污水偷排长江的现象时有发生。
再说荆江之险要另一个关键之地——湖北宜昌。湖北省宜昌市地处长江中上游交界处,头顶着“我国重要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长江流域中游水环境安全重要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等标签。
而且,宜昌市生态区位特殊、生态功能重要,其突出特点和主要功能可以总结为“四区一库”。“四区”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长江水环境调节区、鄂西生态屏障区;“一库”即国家重要珍稀濒危物种资源库。近几年,因化工企业的迅猛发展,经济总值在全省稳居第二,但长江流域宜昌段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长江一带的生态环境明显恶化,空气、水资源、土壤等都存在污染问题,周围居民的生活也遭受影响。
荆江之险,也是国家之重。在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专门提到了湖北荆州和宜昌两个地方。
荆州对长江的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我看到新华社一篇报道反映,位于长江‘九曲回肠’石首段的一家临江化工企业,产业规模居世界前三,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但也是排污大户,严重污染问题多年难以解决,周围群众苦不堪言。这两年环保部门动真格严查,开出2700多万元的长江流域‘史上最大环保罚单’,倒逼企业关闭污染严重、难以改造的生产线,投入约1亿元引进行业最先进的治污装置,不仅解决了多年的污染问题,而且推动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一举两得。”
宜昌对长江的保护,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有媒体多次报道,沿江‘化工围江’问题突出,特别是磷化工污染问题,从磷矿开采到磷化工企业加工直至化工废弃物生成,整个产业链条都成为长江污染隐忧,加之地方政府担心整治力度过大影响财政收入,进而影响民生投入等,一直对化工企业监管有畏难情绪,造成长江支流及干流总磷污染日益严重。2016年以来,湖北宜昌市意识到‘化工围江’对制约城市发展的严重性,下定决心,制定化工污染整治工作方案,一手抓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化工过剩产能,推进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转、搬’,防范化工污染风险;另一手利用旧动能腾退出的新空间培育精细化工产能,引导化工产业向高端发展,经济发展呈现出新面貌……实践证明,只要思路对头、扎实推进,实现旧动能和新动能的转换是大有可为的。”
破解“化工围江”,
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一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在长江大保护上,湖北省荆州、宜昌近几年下了大决心,力度空前。
“在面临生态保护这个突出短板的严峻考验时,必须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建立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 宜昌市委市政府坚定地认为。
2013年-2015年宜昌市出台了多个治理化工污染的文件,治理效果显现,但由于历史原因,面对部分污染排放量大的化工企业,未能及时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情况,需要政府继续出台相应的解决方案。
因此,宜昌市于2017年10月10日印发了《宜昌市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要求2017年全市关闭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25家,3年内全市关、搬、转、升134家化工企业,到2020年,全市长江沿线1公里内化工企业全部“清零”。
同时,依据宜昌市生态环境格局及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现状,《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宜昌市环境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议案》划定了三条“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区、水环境质量红线区、大气环境质量红线区。
记者获悉,对于化工污染治理,宜昌市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展开:一是建立健全以河长制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机制;二是强化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三是创新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四是推动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经过几年治理,2017年,宜昌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7.14%、水耗下降13.7%,主要河流水质总体良好,PM10、PM2.5浓度分别下降9.3%、6.5%,地区生产总值保持稳定增长。
与宜昌一样,从2017年开始,荆州整体推进长江岸线整治工作,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打响了长江大保护的攻坚战。严禁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布局重化工及造纸行业项目,严控在长江沿岸地区新建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项目。
据荆州市环保局提供给记者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市长江干、支流水质优良;14个地表水国考核断面达标率由年初64.3%提高到78.6%,跨界断面达标率由去年的66.7%上升到目前的100%。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不仅如此,还收回47个国有湖泊承包经营权,清理围网断桩20万根、水泥桩1420根,查获非法捕捞船86艘、“三无”船舶33艘、器具123台套,查办非法捕捞案件98起、投肥养殖案件7起。
记者注意到,在加强长江大保护过程中,为完善机制和制度,避免少走弯路,宜昌、荆州两地还不断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如,9月19日至20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玲等省内24名全国人大代表赴荆州、宜昌就长江岸线生态修复进行专题调研,就长江大保护有关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9月25日至27日,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社会服务部部长徐国权,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湖北省委主委秦顺全,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航空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先启等14名院士专家还专程奔赴宜昌,就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助推宜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献计出力。
值得一提的是,宜昌市2016年还制定了第一部环境保护地方法规《宜昌市城区重点绿地保护条例》,并获得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另一部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法《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2018年2月16日起已开始施行。记者获悉,为了做好保护工作,宜昌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执法局就打破了行政区划、部门分工,可以行使水利、环保等100多项涉水行政执法职能。今年1至7月,黄柏河流域监测水质Ⅲ类及以上的占比达到94%,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全面打响“十大标志性战役”
除了荆州、宜昌两个长江沿线比较特殊的城市,湖北在长江大保护中,目前还展现出全面加强、整体推进的态势。这其中不能不提“十大标志性战役”。
始于今年6月初的湖北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包括:沿江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非法码头整治、非法采砂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沿江企业污水减排、磷石膏污染整治、固体废物排查、城乡垃圾治理。
“十大标志性战役”具体方案提出,2020年底之前,全省城市黑臭河道要全部疏浚一遍;2025年之前,沿江15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都要“关、改、搬、转”。
该战役推进以来,湖北目前已全面停止建造及改装采砂船舶,查扣非法船舶200余艘,强制拆解和上岸封存非法采砂船1168艘;全省已完成造林面积66.2万亩,堤防种植林木500.8万株;开展“清废行动2018”,建立固体废物“产源清单”;投入280亿元新建改建扩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未建处理设施的647个乡镇全部实现了污水厂或管网开工;取缔非法码头1103个,完成复绿566万平方米;设立尾矿库专项治理资金,全省尾矿库由336座减少到271座。
“十大标志性战役”推进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据湖北省政府通报,部分单位打仗攻坚的思想准备不够,有“等待、观望、应付过关”的态度;省市协调联动统筹推进的效率不高,存在“上热下冷”“上紧下松”的问题;作战目标与推进措施不硬不实,打硬仗、结硬账的思想不坚决,问题导向不明显,具体问题的现场督办力度不够。
对此,湖北省十大标志性战役指挥部办公室对外表态称,将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部门的检查督办频次与力度,对走形式、走过场、搞变通、打折扣的,坚决曝光、通报、约谈,情节严重的依纪依规追责问责。
9月1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在宜昌市召开全省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现场推进会。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在听取省经信委、省环保厅等8个部门和武汉、宜昌等5个市政府工作汇报后强调,要干到实处,坚持靶向精准、分类施策、严格执法,实打实、点对点、硬碰硬地推进沿江化工企业污染专项整治、非法码头非法采砂整治、岸线资源管控和生态复绿等十项重点工作,力争在全流域大保护中走在前列。要创新投入机制、管理体制、共治模式,培育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立生态保护和修复长效机制。要硬仗硬打,压实硬责任、展现硬作为、实施硬考核,确保十大标志性战役打好打胜,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