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风云入壮怀

广东省法学会来海南调研交流纪行

   为更好地适应粤琼两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要求,从108日到12日,广东省法学会一行来到海南,先后到海口、三沙、琼海、陵水、三亚等地,开展调研交流活动。积极学习海南各级法学会在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等方面的先进做法与成功经验。

  本报讯(记者黄国亮) 为更好地适应粤琼两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要求,2018年国庆长假刚过,广东省法学会在广东省委原常委、政协原副主席、政法委原书记,广东省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梁伟发带领下,一行14人来到海南,深入琼岛各地开展调研交流活动,充分了解海南省的建设新成就,积极学习海南各级法学会在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等方面的先进做法与成功经验。民主与法制社驻海南记者站对此次调研交流活动进行了持续跟踪报道。

  从108日到12日,整整5天时间,在海南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海南省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肖若海和海南省法学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吴家杨陪同下,广东省法学会一行风尘仆仆,先后到海口、三沙、琼海、陵水、三亚等地,深入岛礁,走进农家,察看社区,参观博物馆、纪念碑和示范基地,同当地法学法律工作者和渔民、农民亲切交谈,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观法治,察民情,谋借鉴,对“海南经验”的赞许、向海南学习的热忱,尽在一言一行中。

海口行:

构建常态化工作交流机制

  108日,虽值寒露时节,海南仍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海南省法学会以春天般的热情欢迎来自广东省法学会的客人。

  上午,在吴家杨陪同下,梁伟发一行首先来到海口市红树林保护区进行调研,对红树林保护区的生态现状、立法保护工作,以及海口市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科普教育、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工作经验和成效有了充分的了解。

  在下午举行的琼粤两省法学会座谈会上,肖若海对梁伟发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广东省法学会取得的成绩表示衷心祝贺。肖若海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讲话精神,就海南省各市县法学会的相关经验和做法做了详细介绍,并同广东省法学会同仁一道,就加强法学会建设、深化法学研究、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培养法治人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外,受海南省法学会邀请,广东省法学会一行还观看了由民主与法制海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海南省法学会工作纪实宣传片《大海奔腾》。

  梁伟发会长对海南省法学会近几年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认为海南省法学会特色明显,成果突出,在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区(港)的背景下,粤琼两省法学会有广泛的合作空间。

  肖若海会长提出,琼粤两省法学会要利用此次合作机会,进一步加强联络,就法学会工作中的共性问题深入开展沟通交流,构建常态化、定期化的工作交流机制,共同努力把琼粤两省法学会的各项工作推向新高度、新水平。

  会后,海南省法学会执行副会长、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童光政与广东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滨分别代表琼粤两省法学会签订《琼粤两省法学会合作框架协议》,为琼粤两省法学会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沙行:

爱国主义情怀激荡精神力量

  天高海阔,鸥鹭飞鸣。

  109日,在吴家杨陪同下,广东省法学会一行抵达我国最南端城市——三沙市开展调研交流,受到了三沙市委副秘书长吴波的热情接待。

  在吴波陪同下,广东省法学会一行首先来到三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参观了该院办公楼、审判庭,听取了戴义斌院长关于该院围绕三沙市委、市政府“主权三沙、美丽三沙、幸福三沙”中心工作开展一系列司法活动的情况介绍。广东省法学会对三沙市中级人民法院重点打击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行为、多元解决矛盾纠纷、加强司法管辖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印象深刻,对该院为三沙市的法治建设提供的坚实保障表示由衷赞许。

  随后,广东省法学会一行来到中国最南端的基层检察院——三沙市三沙群岛人民检察院,与杨翔检察长进行座谈,听取了杨翔检察长关于该院在队伍建设、维稳维权、环境保护方面的情况介绍。大家还一起观看了三沙市人民检察院工作宣传片。梁伟发会长高度评价了三沙群岛人民检察院“海洋检察”的品牌特色,认为其在打击涉海涉外刑事犯罪、海上行政执法监督、保护海洋生态等方面成绩突出,作出了值得借鉴的亮点。

  广东省法学会一行还详细了解了岛上淡水来源、物资补给等情况,并来到当地渔民冯明芳家中,询问了一家人的生活情况和出海捕鱼状况等。冯明芳兴奋地表示,随着祖国的强大,现在出海捕鱼安心多了,因为有了国家做后盾,渔民们更敢于维护自身权益、维护国家主权了。

  当看到三沙市市政大楼巍然屹立,超市、邮局、银行、医院及其他公共配套设施已基本完善,居民们安居乐业,广东省法学会一行表示,三沙市政府固守领土,克难攻坚,创新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广东省法学会一行还参观了中国西沙石岛主权碑、“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三沙设市纪念碑和“祖国万岁”石刻,强烈感受到祖国的幅员辽阔和每一寸土地的珍贵。

  在观看关于西沙海战纪录片后,对西沙海战以弱胜强的光辉历史了解得更加深入,对西沙海战精神实质感悟得更加深刻,大家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澎湃的心音与爱国的情怀同频共振,一致认为和平年代更应铭记历史,应以更加踏实的工作作风传承好西沙海战精神。

琼海行:

为文化传承和“美丽乡村”点赞

  琼海屐痕处处诗,一枝一叶总关情。

  1010日,在肖若海、吴家杨陪同下,广东省法学会一行到琼海市调研交流,受到了琼海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符平的热情接待。

  琼海之行的第一站是坐落在该市潭门中心渔港码头南岸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这是一座取意“丝路逐浪,南海之舟”、融合现代美学风格与中国文化元素的现代化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走进该馆,依次参观海洋展示厅、黎族文化展示厅、海捞瓷展示厅等展厅,仿佛打开了一幅中国南海海洋文化的丰富画卷,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帆樯鳞集、梯航万国的恢宏历史,大家对馆内布展的大气、科技展示手段的先进,纷纷点头称赞。

  在参观过程中,广东省法学会一行进一步了解到,此馆的建设是中共海南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发掘、展示、研究、保护中国南海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史料物证,展示南海人文历史、自然生态,保护南海文化遗产,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广东省法学会一行深切感受到该馆的建设对我国南海历史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弘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后,在肖若海会长的陪同下,广东省法学会一行又来到了与博鳌亚洲论坛会址隔河相望的南强村,近距离领略海南美丽乡村建设的“颜值”和“艺术范儿”。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海南样本、博鳌田园小镇的新名片,如今的南强村已成为集休闲和艺术为一体的“博鳌田园村庄”,展现出迷人的风采。 

  广东省法学会一行参观了“南强客厅”、凤鸣书吧、凤凰客栈、凤凰书社等特色乡村旅游业态和“艺术+”配套设施建筑,走访了解了该村历史、民风民俗以及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从而认识到该村在全面升级提升乡村环境的同时,通过不断完善乡村旅游业态,呈现出最具海南特色的自然风貌,让许多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大家对政府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非凡成就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1011日上午,在琼海市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马凯的陪同下,广东省法学会一行先后参观了博鳌亚洲论坛会址、沙美村、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地。

  在参观博鳌亚洲论坛会址时,广东省法学会一行认真听取了关于论坛的相关介绍,从博鳌由一个默默无闻的滨海小镇发展成为日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亚洲论坛的永久性会址这一变迁,仿佛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历史缩影,从而深刻感受到中国逐步国际化、走近世界舞台的巨大号召力和影响力。

  随后,广东省法学会一行来到博鳌镇的沙美村调研。该村背靠金牛岭,自然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广东省法学会一行详细了解了沙美村“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特色经营管理模式。该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企业管理、合作共赢”的发展路线,引导乡村经济从单一的传统种养向农旅融合发展转变,在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引来游客,带动村民致富。从这一转变中,广东省法学会一行感受到沙美村在打造“村美民富”的海南新农村所作出的贡献,欣赏到了“村美民富”的新时代风貌。

  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广东省法学会一行实地考察了其基础设施建设和入驻医疗机构运营情况。作为我国第一家以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低碳生态社区和国际组织聚集地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开发园区,其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注入的崭新内容与蓬勃活力,给广东省法学会一行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大家对先行区积极探路中国医疗健康开放新领域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给予了积极肯定。

陵水行:科技腾飞农人喜

  康庄大道添锦绣,幸福陵水漾薰风。

  1011日下午,广东省法学会一行在陵水黎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麦正华的陪同下,来到了海南陵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和海南陵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这里借助新科技打造的品种让人眼花缭乱,无须人工干预,即可自动控温、浇灌。在2019年完全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热带地区集“种苗繁育、蔬菜栽培、热带水果种植、南药资源开发、精细加工、物流仓储、科研培训、旅游接待”等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产业基地,将引导农民创业创新进入现代农业领域和现代种业的领域,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让农业变得智能化。广东省法学会一行对此感受最深的是,科技让农业插上翅膀”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紧接着,一行人来到陵水游艇码头,就邮轮游艇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相关法治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亚行:“三亚经验”广流传

  海角繁华地,天涯法治乡。美丽的三亚在碧海蓝天映衬下熠熠生辉。

  1011日下午,在肖若海陪同下,广东省法学会一行离开陵水,驱车前往三亚,踏上了海南调研交流活动的最后一程。

  在三亚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程鹏的热情接待下,广东省法学会一行首先来到三亚市吉阳区中廖村展开调研。该村保留了农村原始的风俗风貌,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提升游客参与体验程度,引导旅游消费。广东省法学会一行先后深入中廖村村委会、演艺片区、黎族特色小院等处,详细听取了中廖村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业态布局、功能定位、环境营造、村民就业、运营管理等情况,对中廖村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的大胆探索和实践给予高度评价。

  在中廖村便民服务站,广东省法学会一行与当地的法治工作者进行了沟通交流,仔细询问了当地的法治状况和法治服务保障方面的工作情况。

  三亚市法学会如何发挥地域优势,成就独特的“三亚经验”,是广东省法学会此行最关注的问题。1012日上午,在参观三亚市法学会工作成果展后,广东省法学会与三亚市法学会举行了座谈,共同交流探讨相关经验。

  三亚市法学会向广东省法学会介绍了近年来在开展法学研究、法律咨询服务、法治宣传和法学会自身建设方面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得到广东省法学会的一致认可。

  广东省法学会代表在座谈中表示,三亚市法学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强,在课题研究、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服务等工作中有思路、有方法,工作有创新、有亮点、有成效,创建了值得学习借鉴的“三亚经验”。同时,广东省法学会近年来的一些工作也不乏创新和亮点,如创办国内以法治社会为主题的唯一法学类学术期刊《法治社会》,组建了公益服务的社团组织“中立法律服务社”“以法兴企”文化沙龙、立法社会参与与评估中心、“南粤法治报告会”宣讲平台,设立了弘扬法治公益基金会等,开展公益法律服务工作,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肖若海会长在座谈讲话中指出,三亚市法学会在近年来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及三亚市委政法委的指导和帮助。法学会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作为,发挥好参谋和智库作用。法学研究方面,要坚持立足当地、研究当地、服务当地,认真研究依法治理毒品违法犯罪问题,服务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禁毒三年大会战”工作;认真研究依法惩治扶贫工作中的“微腐败”问题,确保扶贫各项政策有效落地;认真研究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治理,切实保护海南宝贵的环境资源;要认真做好法律咨询服务工作,发挥第三方优势,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帮助老百姓依法维权;要充分发挥好“候鸟”法学法律人才优势,加强沟通联系,把“候鸟”人才吸纳充实到法律人才智库,为法治三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梁伟发会长在座谈讲话中指出,这次来三亚市法学会考察交流,总的感觉是亮点多、收获大、启发多,具体来说有“五好”:硬件建设好、法学研究活动定位好、法治宣传服务好、自身建设好、工作成效好。三亚市法学会主动作为,务实创新,为促进三亚平安稳定,推动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次交流学习活动,为做好下一步法学会工作带来了重要启示,即必须做到“五个明确”,即:必须坚持明确的政治方向,必须确立明确的工作指导思想,必须要有明确的建设定位,必须要有明确的工作重点,必须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要求。

归去来:椰风吹过天地宽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琼粤两省地缘相近、历史同源、文化同根、人缘相亲、血脉相连,就广东而言,发展与周边省区的合作,海南必在其中;就海南而言,发展与周边省区的合作,广东应是首选。双方良好的合作基础,使这次的调研交流活动带有强烈的启迪意义。

  蕉雨椰风,回看南海洪波涌。通过此次海南调研交流之行,广东省法学会一行深感肩负的使命神圣而艰巨。在与海南省法学会同仁握手言别之际,广东省法学会一行表示,学习就是取经,参观就是充电,关注海南发展就是近距离对话,与同仁的相互交流就是共勉的起点,回去后会将这次调研交流学习的成果尽快转化为法学会的发展实效;两省法学会今后要进一步密切友好往来,努力探索合作新思路和新方式,建立健全互动协作机制,两省法学会的合作空间必将更为广泛,合作的步伐必然会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