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皋积极探索基层微治理模式

  本报讯(记者顾娟 通讯员黄庆庆) 近年来,江苏省如皋市为激发社区治理活力,进一步解决村民自治过程中出现的“自治效率低下、民主参与不足、协商能力不足”等问题,探索基层微治理模式,成效显著。

  该市根据村(社区)小组“利益相关、地域相近、文化相连”的特点,按照“服务距离更短、信息渠道更畅”的思路,以一个或几个村(居)民小组为自治单位,成立村(居)民小组议事会,发挥好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选齐配强小组长队伍,明确职责提升服务,搭建小组自治平台、建立机制规范管理,构建考核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推动农村社区服务治理向末端延伸,积极解决村民自治过程中出现的“自治效率低下、民主参与不足、协商能力不足”等问题。

  凸显党建“微核心”引领作用。“书记项目清单、党组织服务清单、富民惠民清单”,经济技术开发区袁桥社区根据社区党员的居住情况,建立了1个社区党总支、3个村(居)民党支部、10个党小组、10个党员中心户的党组织,并结合实际分别列出了任务表,创造条件支持村(居)民开展自治活动。该市严格按照党建标准化的要求,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将党组织(党支部、党小组)建在小组上,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四位一体”(社区党总支—村(居)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党组织架构,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村(居)民小组开展协商议事。

  搭建自治服务“微平台”。将社区内住户的空余闲置房屋作为小组自治的活动平台;按照“五统一”的标准(统一面积、统一名称、统一标志、统一自治流程和议事程序)建立小组(邻里)服务处。该市以一个小组或几个小组为单位,打造自治“微单元”,布置会议桌、读书角、公示栏、娱乐器材等设施,公布议事会成员的名单、联系方式和讨论的重要事项,张贴小组内住户的基本情况动态图、小组自治流程图、小组自治开展活动的图片等,方便组内村(居)民协商议事、关注社区事务和休闲娱乐,实现了“自治有平台,服务有场所,议事有规则”。

  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人。该市多方面选齐配强自治服务的“微力量”,按照“品行优、威信高、口碑好、爱公益”择优标准,积极吸纳村民代表、“五老人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老专家)、党员中心户等参加到小组议事会中来,把好小组长“人选关”;通过社区党组织推荐、组民推举候选人,社区党组织初审,镇党委、纪委复审,把好小组长“选举关”。

  如今,这样一支由8000多人组成的小组队伍已全面参与该市村级治理工作,做好组内走访调查,摸清组内情况,化解组内矛盾纠纷,帮助组内建档立卡户代办相关事项,及时宣传好党和国家的政策,把村民的诉求与建议反馈给村委会;同时代表小组村民监督组内集体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确保组民权益不受侵害。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狄邦建介绍说,此前,村干部常常是忙得“连轴转”,不能对村内事务完全顾及。自小组自治推行以来,村民的主体意识被激活了,小组内的大事小事村民都积极参与,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形成了“有事大家商、有难大家帮、有约大家守”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