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坪山实践
编者按:2009年6月,深圳设立坪山新区。2017年1月7日,深圳市坪山区举行揭牌仪式,宣告正式成为行政区。历经9年多的建设发展,坪山已成为深圳东部一座生机勃勃的新城。
今年以来,全区广大市民群众抢抓机遇、真抓实干,迅速掀起坪山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中,“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进行深入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3个月的时间,《民主与法制》社广东记者站、深圳记者站记者团队,深入区各相关单位、街道、社区一线调研、采访,深度挖掘、剖析、展示坪山区法治建设的特点和亮点。即日起,本报将围绕“幸福坪山”“和谐坪山”“法治坪山”“智慧坪山”“平安坪山”“信用坪山”坪山实践刊发系列报道,重点报道坪山区在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过程中的好做法、成效和经验,为坪山区打造深圳东部中心和特区发展第三极“法治高地”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社会安定有序,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坪山区委负责人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坪山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建设中,始终以党建统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落实到坪山的各项工作中。
党建引领
筑牢新时代社会治理之基
以党建为引领,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发展,为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提供根本保证。两年来,坪山区在坚持基层党建整体平推、全面过硬上俯下身子、狠下功夫, 区委常委会率先垂范,各级党委(党组)会议、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党员大会依托“坪山党建云平台”系统,坚持“第一议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新时代讲习所”作为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载体和抓手,在讲习场所设置上强调灵活,在讲习内容安排上突出主题,在讲习队伍上加强配备。目前,全区已经建成各级各领域“新时代讲习所”30余所,成为学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
在深圳市率先制定出台以标准化引领城市基层党建规范化的“1+8”文件,全面规范居民小组、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园区、机关、国有企业、公办中小学、医院等8个领域的党建标准化建设工作,确保各领域党建有据可依,高标准推进。
该区持续深化党建联盟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健全街道“党建联盟”体系。成立街道党建理事会,真正把党建工作作为街道、社区层面各项重点工作的助推器,共同推进街道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二是加快党群服务阵地联盟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于2018年“七一”前正式开放运营,按照“社区建中心、小组建站、家庭建点”的思路拓展阵地联盟体系,不断丰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小组党群服务站和党员家庭、商铺服务点的服务内容;三是加快党建服务联盟建设。深化“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研究在每个居民小组党支部建立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由党支部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实现党建资源共享、党建工作共抓。
坪山区委政法委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逐步建立健全党建联盟体系,加快推进党群服务阵地联盟、党建服务联盟建设的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坪山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区委区政府一班人深入学习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坪山法治建设,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预防为基点、以善治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着力开展政法工作、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综合示范区建设。
“六化”推进
行稳新时代社会治理五年方案
据上述坪山区委政法委负责人介绍,坪山区实际管理人口约6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5万人,外来人口占比约92.5%,人口结构严重倒挂,发展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在城市安全、公共服务、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和问题不少,形势倒逼我们必须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他认为,要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必须推进社会治理民生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现代化。今年6月,区委专题召开了工作部署会,制定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五年行动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以点带面,推出一批具有坪山特色的法治名片。
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必须推进社会治理民生化。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安定是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极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而社会安定有序,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
两年来,坪山区委区政府旨在打造“幸福坪山”,在着力聚焦民生关切的坪山实践上做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11所新改扩建学校规划建设速度,布局多所市直属名校落户办学,创建2所市云教育试点学校,新增公办学位2700个;完善基层健康共建机制,以“全科医生+N”的家庭医生团队组建模式为创新点,率先引进健康管理士岗位并建立“家庭医生+社工”模式……
与此同时,加快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平台工程、社会心理关爱服务中心、外来工共建共治共享和谐园区建设。今年8月,由坪山区委政法委(区社工委)出品的坪山区“阳光心态”工艺微电影《指缝间的阳光》杀青。
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必须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社会治理千头万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善治,在发挥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应积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两年来,坪山区委区政府旨在打造“和谐坪山”,在着力化解矛盾纠纷的坪山实践上做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创新群团组织参与治理模式,充分利用社区U站、青年之家、“小手拉大手”等系列服务平台和项目,组织群众深度参与法律援助、交通疏导、治安维护等治理活动;积极推动“阳光调解室”“维权工作坊”的建设,大力推进多元化调解党群服务站全覆盖,组建96个人民调解组织,培育发展354名专职和兼职调解员。 在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吸引社会力量多元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要求和指引下,在继承发展“枫桥经验”的基础上,坪山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会与政府密切协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缓冲层、润滑剂、减压阀、连心桥”作用,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年以来,坪山区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指导思想,探索形成《坪山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坪山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管理和服务标准》等系列政策,分阶段、分领域、分行业稳步推进。通过建立由党政相关部门及各类社会组织的横向工作系统,完善“区—街道—社区”“区—工业园—企业”垂直工作机制,发挥区级枢纽型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作用,依托各街道“一中心两平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力争到2020年实现6个街道、23个社区全覆盖,努力构建“双横双纵”立体化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必须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治理创新的最优模式。
两年来,坪山区委区政府旨在打造“法治坪山”,在着力深化依法治区的坪山实践上做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建设,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政法网、执法监督平台、公共信用平台等建设;进一步确立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保障地位,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圆满处置了多起涉及劳资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特别是今年以来,坪山区在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社区法律顾问“1+2+5”坪山模式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2017年,依托深圳市唯一一个区级反邪教综合基地在坪山区揭牌和首个区级反邪教主题晚会在坪山区的成功举办;2018年,坪山区又率先提出打造无邪教创建进社区“坪山模式”,推动全区23个社区全面完成无邪教创建工作,实现了无邪教创建全覆盖。
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必须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科技手段的进步,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强大支持。
两年来,坪山区委区政府旨在打造“智慧坪山”,在着力推进安全发展的坪山实践上做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坪山区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社会治安防控等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高效,社会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坪山区集中推进一中心两化建设、区指挥中心智网工程、智慧管理指挥平台、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实景三维等核心平台建设,打造“平台互联、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的新型智慧城市管理治理体系,实现512项民生服务业务归口办理,受理率和办结率均达100%。
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必须推进社会治理专业化。现代社会治理愈加需要理念、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专业性。
两年来,坪山区委区政府旨在打造“平安坪山”,在着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坪山实践上做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全面深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着重梳理排查,实现全方位精准化打击,坪山公安机关打掉涉黑恶犯罪团伙9个,2017年刑事及“两盗”警情分别下降39.9%、62.2%;扎实开展“平安细胞”创建激活,探索基层治保组织建设新模式,建立“12345”一体化安防体系,在平安促进会、治安理事会、楼长联合会、民情观察员建设方面创新特色,凸显群防群治的“坪山效应”,涌现“治安义工”“内保外用”“蓝马甲反诈骗”等坪山特色法治名片。
与此同时,坪山区稳步推进“东部法治高地”建设,探索社区矫正多功能综合管理改革模式的“社区矫正中心+基地”建设,加快“法治公园”“法治广场”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诚信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应该不断适应新形势,更加深化对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以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为动力,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引领,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支撑,提高社会治理诚信化,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两年来,坪山区委区政府旨在打造“信用坪山”,在着力营商环境优化的坪山实践上做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推动公共信用平台的建设,大力营造崇尚诚信的法治营商环境,成立市信用中心坪山分中心和全市首批“文明诚信积分”试点区,筹建信用体验馆,试点打造“六和城诚信示范商圈”;打造“智慧经服”平台,对重点企业实行跟踪服务,落实“强区放权”改革,承接市下放事权96项,基本实现“接得住、管得好”,试点实施审批承诺备案制,建立并联、容缺的审批制度。前不久,由坪山区司法局申报的“构建公共信用信息应用新机制助推法治政府和诚信坪山建设”项目,成功入围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
两年来,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过程中,涌现出一张张坪山本土法治建设品牌:坪山区获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区人力资源局获评“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先进集体”,碧岭街道的碧岭社康在全市率先推行“家庭医生+社工”服务,坪山街道六联社区的首席调解员潘名汉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坪山公安分局获评“全国优秀公安局”……
前述坪山区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坪山区委区政府首先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作风,推动坪山各项工作乘势而上,奋力谱写坪山跨越发展的新篇章;其次,凝心聚力谋发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主动融入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以更大力度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东进战略等发展机遇,将“国际一流的质量标准”贯穿坪山建设全过程,加快打造更具活力、更有吸引力的现代化东部中心城区;最后,以人为本惠民生。我们将围绕坪山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交通、教育、医疗、文化、市容、环境等热点问题,集中攻坚突破,尽快改变面貌,努力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坪山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更高质量的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