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谁买单?民间救援的喜与忧

 民间救援队,作为政府应急救援力量的有益补充,近年来发展迅猛。而繁荣的另一面,却是缺乏资金支持、安全难以保障、自我造血困难等一系列冰冷现实。

不久前,在一个民间救援微信群里,有人发布了两则信息,内容是,北京蓝天救援,与娄底蓝天救援“互怼”起来。

北京方面说,朱某明在担任湖南蓝天救援协调中心督察组长时,无故退出并解散督察组还四处传播是非,决定收回其在当地有关蓝天品牌的使用,并撤销职务。

很快,娄底蓝天救援也发声明称,不认可北京总部的垂直管理理念,只承认与其是公益关系,决定退出与北京的任何合作。

此事一出,这个近500人的微信群炸开了锅。有成员还写了打油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纯民间组织,需勿忘初心,应抱团取暖,携手同发展”。

还有人给记者发私信:“民间救援本来就困难重重,怎么先从内部开始瓦解了?”其实,公众对民间救援的讨论从未停止,虽然总体是正面评价,但该行业到底该如何发展,始终困扰着很多业内人士。

数位不愿具名的民间救援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他们的困境是双重的,“内部、外部都有,单边努力都不利于发展。”

  

品牌背后的“内斗”

有关“蓝天救援”的斗争,湖南并非孤例,而且这种现象在业内较为普遍。

  2011年,北京蓝天救援队授权一名叫王毅的人,在贵州地区(简称贵州省队)使用蓝天的相关名称、标志等开展工作。次年,经贵州省民政厅批准,成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运作几年后,20166月,贵阳另一支救援队(简称贵阳队)也向北京申请使用蓝天品牌,贵阳市民政局同样批准其是民办非企业单位。

  同一省份,出现两支“蓝天”救援队后,矛盾开始凸显。201711月,北京蓝天救援总队,经考察后建议终止吴某峰为负责人的贵阳队使用蓝天品牌。

  今年119日,贵州省队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对假冒蓝天救援队在贵州开展社会活动的声明》提到,贵阳队多次违反蓝天救援队品牌授权管理的相关规定,“申请未获批准并已通知该组织停止使用蓝天救援队相关标识。”

  贵州省队指责贵阳队,“擅自使用蓝天救援队拥有合法外观设计专利的蓝天救援队队服和拥有知识产权的蓝天救援队标志造型。”对此,总队也声称,贵阳队与他们没关系,其行为不代表蓝天救援。

  除此之外,贵州省队又以友情提示方式发布消息:“如果遇到穿着蓝天救援队制式队服的‘蓝天救援队员’,又不持有效的电子身份卡,那么你遇到的可能就是山寨蓝天救援队。”

  贵阳队得知此事后,以省队涉嫌损害他们名誉权为由,将其起诉至法院,要求道歉和赔偿,但被法院驳回。

  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调查得知,安徽太和县也曾出现过3个“蓝天救援队”内斗,这三个队伍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都称自己才是正牌蓝天。但民政部门最终确认,3个救援队均系非法组织,并全部取缔。

  资深业内人士吴华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民间救援注册问题闹的。”据其介绍,目前国内具体有多少救援队没人能说清,“未经注册的太多,几个人一商量就成立了。”

  民间救援队属民间组织,按照规定,要有关部门注册,且须有业务主管单位,注册不成功就意味着身份“不合法”。

  包括吴华在内的几个负责人说,能和他们业务沾边的多是人防或红十字会等,可这些单位多不愿提供挂靠:“因为有风险,出现意外的话,他们可能担责任。”

  即便有挂靠的正规民间救援队,大多也要与单位签免责协议,“即使如此,人家还是不想让挂靠。”吴华说,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只能寄希望已注册的救援队,“就和加盟连锁店同样性质,但管理起来很乱。”

  按照吴华等人介绍,官方其实知道大量未经注册的救援队存在,但这个群体多是做好事,“是见义勇为的道德感,让他们一直存活的。”

  “所以,民间救援队要特别注意个人素质。”吴华说,也有出事的。2016年,发生过陕西一民间救援队长砸昏少女后性侵致其身亡的事件。而且,有网友还在论坛发布过,有队员在救援期间,偷偷采摘农民的蔬菜等。

  “很多不是官方邀请的救援队到现场后很尴尬,不让进去不说,还被查身份证。”吴华告诉记者,“现在就不敢有个灾难,有时候未注册队员,比灾民都多。”

  在吴华等人看来,这些人如果专业技术过硬还可以,可很多是添乱的,“为参与救援,有人和老板闹翻、有人失恋、有和家人吵架,你让人家就这样回去,怎么可能?”

  

专业性与协作性缺乏

  917日,浙江台州市成立了当地首家民间救援队——飞马应急救援队。同时,占地300亩的台州市民间救援训练基地,也举行了授牌仪式。

  这个消息让圈内人羡慕不已,原因并不是能注册下来,而是它的设备和财力。据介绍,飞马应急救援队除了有自己的直升机外,还拥有高性能越野车100多辆,以及救援摩托艇、冲锋舟若干艘。

  仅直升机一种设备,每小时飞行成本在2万元左右,每架每年维护费超过100万元。记者调查发现,在国内正式注册的民间救援队中,拥有这种财力的团队并不多见,大多团队都处于资金严重紧张状态,这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直接原因。

  吴华告诉记者,由于民间救援队的公益性质,救援必须是义务免费,“整个行动中所有花费都要由队员承担。”其中,花费最大的是救援装备,“全指望有钱的队员肯定不现实。”

  而且,不少队员加入时,最初是抱着一腔热血,“慢慢一旦涉及利益,很多人就变味了,经常吵架。”吴华自称完全理解这种行为。另据他观察,加入组织的人,多少有些英雄情怀,“个性都很强,稍微在钱上不注意,就会有麻烦。”

  另外,民间救援资金除队员自行解决外,有时也会有外界捐助,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更多时候,需要自行造血。

  例如青岛世宝特侯丰海岸救援队,平日里他们25个队员,依靠在五四广场附近为游客拍照赚取服务费,然后资金用于救援。

  目前,解决这个问题业内认可的主要有两种办法。一个是以团队为主体出资筹建企业,通过企业盈利来反哺公益社团;另一个是个人出资注册企业,团队和企业互相支持,企业通过支援团队提高自身知名度,盈利再用来支持社团运转,达到共赢效果。

  实际上,比起资金,制约民间救援发展的另一个难题是专业性、组织性和纪律性。对此,有人专门做过调研。

  结果显示,各地公益救援队伍众多,准入门槛低,救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救援活动主要依靠个人经验和队员间的相互学习,除红十字初级培训外,很少有其他专业人士的指导。

  吴华承认这种现象存在,“未经专业培训的队员去参加救援,多数是为作秀。”但也有队员觉得,他们不知去哪培训,也不知达标标准。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即便有专业技术的救援队,在和其他队伍之间的协作上,也缺乏统一机制。浙江金华曾发生一起3个小孩外出玩耍失踪的事情,后来有59支救援队伍共4050人次参与搜救,救援过程中大家各自为政,造成人力、物力浪费。

  不过,民间救援带来的评价多是积极正面的。因为我国作为世界上灾难频率最高、灾害种类最多且受灾害破坏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单纯依靠政府力量组织应急救援显然不现实,动员民间力量参与救援已是常态。

  在大多业内人士看来,“专业化”才是民间救援队伍的根本出路,“我国没有自己的民间救援体系和标准。”吴华说他们私下探讨过多次,普遍认为官方吸纳民间救援力量,比自己培养更省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地方政府已经给予民间救援很大帮助。以青岛市为例,当地红十字会在购买装备方面不仅给予民间救援支持,还帮忙协调通过购买服务委托培训,给救援团队带来一定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救援成本的缺口。

  但与救援支出相比,还是差得太多。

  

期待的立法和购买服务

  无论是资金,还是专业技术,对于民间救援来说,只是行业发展中的内部瓶颈,几个受访负责人表示,他们更希望国家能从立法和制度上,给予更多保护。

  其实,早在汶川地震第二年,国务院办公厅就颁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倡导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

  彼时,这份意见指出,让各个部门鼓励现有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提供渠道。

  201091日,《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正式实施时,还明确将民间紧急救援看作自然灾害发生后一股重要的力量。随之,中国红十字总会鼓励各地红十字会组建民间救援队。

  有了这些保障,中国民间救援力量除在国内赢得良好口碑后,也开始向海外延伸。2015年的尼泊尔地震救援,被称为是中国民间力量首次集体输出。

  当时,壹基金、爱德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民间救援力量快速奔赴灾区,为当地提供紧急救援、医疗救助、食物发放等帮助。在救援过程中,中国机构还与国际组织紧密合作,建立4·25尼泊尔地震中国社会组织信息协同平台”共同开展活动。

  这次行动由于反应快,规模空前,被认为是中国社会组织走向世界的一个节点。

  不久前,我国民间救援组织,到泰国参与救援被困洞穴的泰国少年足球队,也为该行业带来正面的社会评价。

  “总体来讲,民间救援发展还是困难的,因为没专门立法。”吴华说,就目前情况而言,既能让行业发展,又能让其减少损失的办法,就是政府购买服务,依据是前述意见中有一条“地方政府根据情况对志愿者队伍建设给予适当支持”的条款。

  不过,他们也觉得这条内容存在“语焉不详”,所以很难落地。

  但也有极少数幸运者,实现了政府购买服务。背景是,20141215日,财政部、民政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印发了《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简称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自201511日起施行时,明确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和重点,指导性目录也更加细化具体。

  财政部相关人士分析说:“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是政府购买服务的一个基本原则。特别是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的项目,将予以重点考虑、优先安 排。”

  当年,也有专家指出,管理办法的出台正是民间救援队更多申请政府购买服务的良好契机。今年626,财政部又发布了《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询意见。

  需要指出,这份征求意见稿是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管理办法等基础上,结合目前地方政府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实际情况,对原办法进行的修订。

  “相信这会给民间救援带来更好的契机”。吴华说,“公益慈善基金会出资,支持民间救援发展,也是一种有效方式,例如蓝豹救援队就是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设立的。”

  (文中吴华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