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拯救“民间救援”
不久前,强台风“山竹”袭击广东,洛阳市神鹰救援队千里驰援。然而返程时,手持救灾凭证被卡湖南高速收费站近6个小时。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各方关注。虽然此次事件已经解决,但暴露出一个严峻的问题——民间救援队的行为应该如何界定?
巧合的是,从2008年“公益元年”至今,民间救援组织的发展征程,也被看做是“黄金十年”。庆幸的是,他们从松散的志愿者,逐步走向职业化的社会组织。
回首这10年,我国民间救援力量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民间救援队在各地纷纷涌现,行动也越来越专业。目前,全国正规注册的民间救援队数量已有数百支,并且还在持续增加中。
无论在洪涝灾害、台风,还是户外、水上等各项救援活动中,民间力量总会及时出现在危难现场,成为政府应急救援力量的有益补充。
而繁荣的另一面,也有一系列冰冷的现实,由于“自发性”特点及共性,民间救援队普遍存在资金筹措困难、安全难以保障等现实问题。
如何让我国民间救援走上健康、良性、规范的发展之路,成为各方关注的话题。
详见02~04版
策划人:李晓磊 执行:李晓磊 孙梦凡 李文慧 赵沫涵